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97717
大小:60.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5
《实数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数”教学案例教学目标①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冇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②学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③了解在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及运算法则、运算性质等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能熟练地进行实数运算;在实数运算时,根据问题的要求取英近似值,转化为有理数进行计算;通过学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重占与护占重点:童数与娄攵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难点: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师:直径为lcm的硬纸板的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说明试一试我们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來
2、表示,但是数轴上的点是否都表示有理数?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吗?①课件演示课本第175页探究题;学生动手操作,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硕纸板的圆片在自己画好的数轴上实践体会。②你能在数轴上画出处标是2的点吗?画一画,说说你的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來。练习:学牛自己完成课木第178页练习第1题。在此慕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得出结论:在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轴上的每—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类比在有理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3、,结合数轴,在实数范围内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儿何意义。③深入探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吗?除了课件演示外再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而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即无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练习,让学生对于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一个实数有了直观的认识,体会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将数与图形联系起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在此环节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比一比①问:利用数轴,我们怎
4、样比较两个有理数的人小?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这个结论在实数范围内也成立。②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吗?两个止实数的绝对值较大的值也较大;两个负实数的绝对值大的值反而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里两个数的大小:(1),1.4;⑵一不,一〃;(3)-2,审分析:像例1(1),即可以将1.4的大小比较转化为据,的人小比较;也可以先求出农的近似值,再通过比较它们近似值(取近似值时,注意精确度要和同)的大小,从而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学生回忆有理数范围内比较大小的方法,体会在实数范围内这些比
5、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依旧成立。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算一算问:在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答:力II、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接着问:有哪些规定吗?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0,而且只有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何一个实数都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问:冇理数满足哪些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e)分配律:a(b+c)=ab+ac我们如何知道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是否适用?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⑴(屁间-呂⑵石十汕例3
6、计算:(1)不十疽(精确到0.01)(2)朋+2’更(保附三个有效数字)(3)+2-J6(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的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鼓励学生多举一些实际例子来验证。其意义一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出普遍结论,二让学生了解结论的重要性。例2与例3要求是不同的。例2在运算中遇到无理数但并不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例3却不同,不仅在运算中遇到无理数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在教学中应该提醒学生注意按照问题的要求解决问题。课堂
7、巩固课木第178页练习第2、3题。小结布置作业①必做题:课本第179贝习题10.3的第4、5、6、8题。②选做题:课本第179页习题10.3的第9题。③备选题:(1)若m表示一个实数,则一m表示一个()A.负数B.正数C.实数D.非正数(2)计算:①求5的算术平方根与2的平方根之和(保留三个有效数字);②體-外0呵(精确到°0])③已知L■,求ab的值。④个钢球的体积是200cm3,求它的半径(兀取3.14,结果保留三个冇效数字)。设计思想木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垂从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如学生在有理数章节屮己经学习了仃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8、,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憑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除了让学生看课件演示外,更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自己探索得到结论:实数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