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辩证心理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辩证心理护理

ID:30991609

大小: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辩证心理护理_第1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辩证心理护理_第2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辩证心理护理_第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辩证心理护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辩证心理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辩证心理护理【摘要】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志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心理采取辩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情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26-01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疼痛、饱胀、胀感,早饱、暧气、恶心等上腹部症状,或胸部胀闷烧灼样疼痛或抑郁等神经系统症状;进食后往往上症有所加重[1]。该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痞满”、"胃騰痛”等症[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

2、的加大,临床上由于心理情志因素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逐渐增多。而中医学早在《内经》时代就建立以古代辩证法为基础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医学模式,重视心理活动即情志活动在保持健康和疾病转归中有重要作用。我们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情志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心理采取辩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志分析1.1西医观点西医学认为精神和应激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密切,并通过调查提出该病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和抑郁积分高于正常人,特别是童年期应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⑴。1.2中医观点在中医学中,情志是对情绪的特有

3、称谓,是对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在内的所有情志特征与属性的抽象和概括。情志活动与五脏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恐惊。”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心与肝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心藏神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和调控着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和心里活动。正常情志活动的产生依赖于五脏精气充盛及气血运行的畅达,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和调节气血的运行,因而肝在调节情志活动,保持心情舒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1.3临床观察临床观察中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大多数患者生活多挫折,精神症状比较明显

4、,表现为焦虑、抑郁、失眠、多梦、恼怒、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与“恐癌”心理有关,其过度的恐惧、忧愁、思虑又会加重消化道症状。因此,情志所伤造成肝郁气滞疏泄失调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键因素[3]。2心理护理方法2.1评估患者,合理解释依据中医学特色,要“因人施护”。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文化状况及行为、心理、了解病情,然后根据病因理论,向患者解释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因素,再从中医学角度向患者说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控制,甚至可以治愈,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2克服心理障碍,以情调志针对功能性

5、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施护。①加强与患者交流。在交谈中发现患者内心最强烈的情感感受,且真诚地表示理解、同情。告知患者情志抑郁对肝脾等脏腑功能的不利影响,积极疏导,引导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各种事物,正确认识疾病,使之配合医师治疗;同时结合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并调动家属参与治疗活动,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使患者保持乐观、自信而平衡的情绪,配合医护完成治疗任务,使之早日康复。②满足患者相关知识需求,克服焦虑、紧张、抑郁心理。一些患者,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就认为存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于是,终日担心家庭的生活、老人的抚养、子女的教育

6、,牵挂事业的进展、个人的成就等,久而久之产生焦虑恐惧心理。采取的措施是:告知患者治疗及检查的相关内容,进行饮食、用药知识的指导,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结,诱导患者使其注意力从一个客体转移到另一个客体,从而打破原来心理上存在的恶性循环,重新调节机体的生理状况,保持乐观情绪,轻松愉快地治疗,以达到防病治疗目的。2.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整心态告诫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特别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根据医嘱用药,经常与医师保持联系沟通,允许患者把心里话道出,通过开导、劝慰、解释使患者心理达到平衡。通过与患者沟通,明确患者心

7、结之所在,必要时配合医师根据"七情相胜”理论,即“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悲盛怒”等,采取特殊方法调节患者的情志,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正如李东垣《脾胃论•安养心神调脾胃治论》中所说:“善治斯疾者,使心无疑滞,或生欢欣,或逢喜事,或眼见欲爱事,则意然如无病矣。”参考文献:[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7.[2]李乾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辩证论治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6.4(2):115.[3]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