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张晓风散文中的诗性智慧

解析张晓风散文中的诗性智慧

ID:3098586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解析张晓风散文中的诗性智慧_第1页
解析张晓风散文中的诗性智慧_第2页
解析张晓风散文中的诗性智慧_第3页
解析张晓风散文中的诗性智慧_第4页
解析张晓风散文中的诗性智慧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析张晓风散文中的诗性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析张晓风散文中的诗性智慧  内容摘要:诗性智慧是关于自由、尊严、灵魂和美的想象性智慧,正是有了这样一颗蕙质兰心,聆听着神性启示,才能带着希望、感恩、敬畏去生活去抒写,文字背后的精神和情怀才能抓住人心。这也是张晓风为我们提供的一种有价值的写作方式。  关键词:散文诗性智慧  散文的非虚构性和随意性,使它更容易让作者在创作时指涉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比如儿女情长、吃穿住行、养儿育女、娱乐休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文中精心构建的生活琐事是为了表达一己情思或闲适,如果没有想象的光照和诗情的超越,将永是毫无意义

2、的琐碎。  张晓风在她的散文中就善于捕捉平凡人的片言只语、举手投足,身边的小小器物,自然的花草虫鱼,季节更替的细微变化来激发自己的想象,赋予它们生命的情态,以一种变换了视角的哲理,来对真切的生活进行挖掘,为我们启动了另一扇窗,使人洞见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一种冲击心灵的新奇感,让人深感在日常生活中情感的麻木和心灵的钝化。  由学生证上一个让人熟视无睹的戳记,她联想到个体生命的印记,进而发出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创造主的崇敬,“5我的主,我抬头望着蓝宝石般的晴空,心里默默地祷告,但愿在你那本美丽无

3、比的生命册上,我的名字下也盖满了许多整齐而又清晰的戳记,表示你对我完成之事的嘉许,当我走完一生路程的时候,当你为我盖下最后的戳记的时候,求你让我知道,我曾有一个圆满的人生”(《最后的戳记》)[1]p41。当看到湖边那些不知名的树漫天漫地地借风播送种子时,她说:“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主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遇见》)[2]p191。她以一颗虔诚敬畏的慧心在这里敞亮了其他

4、生命的存在,以平等之心思考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价值和意义,从中支取生命的能量,借以走出了自我的困顿意识,期间没有世俗纷争,没有忧烦恐惧,真正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悠游和广阔。当年轻的学生无法接受“受伤”时,她想到的是“如果关怀和爱就必须包括受伤,那么就不要完整,只要撕裂,基督不同于世人的,岂不正是那双钉痕宛在的受伤手掌吗?”(《只因为年轻?受创》)[3]p180是啊,爱与痛是不可分割的。这里,作者讴歌了“爱”,更肯定了“生命”。为了拯救世人,耶稣上十字架,流血牺牲,并以复活见证“生命能胜过一切”,正是生命的内在张

5、力,使人有“爱”并胜过“痛苦”,“宛在的钉痕”岂不正是“生命的荣耀”。在张晓风的散文中,这样的小事件大感动比比皆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受现实存在的限制,陷于无意义的空洞之中,完全失去了生命本真存在所带来的满足与喜乐,如何才能从囚禁生命的牢笼中跳出来,回归更本真的生活境界?海德格尔给出的建议是“诗意地栖居”5。他认为,只有实现了从现实的残缺的人生向审美的诗化了的人生转化,人才能惬意地栖居而不是居住,才能不为世俗的蝇营狗苟所困。也就是说,只有人诗意化了,世界才能诗意化。在这里就涉及了个体对审美形态的认

6、知问题。当处于本真的生命被遮蔽的状态中,就如《旧约?创世记》第一章第二节所说“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缺乏健全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缺乏追求自由的诗性智慧,是很难摆脱现实世界中那些与生命无关的事物(诸如权利、名声、钱财、安逸等)的捆绑,去竭力澄明人与世界存在的原初意义。所以,必须站在另一个更高的世界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而神性是最高标准,?规定了人的生存本质,《旧约?创世记》第一章第27节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只有以神性的尺度来看待世界,否定世俗的标准,才能超越有限,逍遥于大地,获得真实的存在。 

7、 我们知道张晓风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对基督教理的熟知,更易激发她的诗性智慧和对生命的独特思考。她对生活与自然中点点滴滴的关注与尊重可以理解为对创造之美的认知与追求。而创造之美正是基督教神学美学的核心之一。自然作为上帝的创造是无限博大而美的,是上帝至善、智慧和全能的体现,因而万物具备上帝的灵性。“这一番气息命脉是我们没有祈求就得到的天宠,这一副骨骼筋络是不曾耕耘便有的收获。至于可以辨云识星的明眸,可以听风闻雨的聪耳,可以感春知秋的慧觉,哪一样不如同悬崖上的吊松,野谷里的幽兰,是一项不为而有不豫而成的美丽”(

8、《矛盾篇之三》)[4]p221。作者深深意识到个体存在的有限和渺小,原来“这一番气息命脉”我们也无力掌管,因而坚信“因为在你(耶和华)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旧约?诗篇》第36章第9节)在这里,她肯定了有信仰的人生,呈现了对深层生命意识的挖掘。她把自己还原为一个谦卑的人,俯伏在神性的创造之下,从世俗的捆绑中释放出来,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主客相融、生机勃勃的生命的世界。5“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