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语言,还原语文教学本色

揣摩语言,还原语文教学本色

ID:30983389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揣摩语言,还原语文教学本色_第1页
揣摩语言,还原语文教学本色_第2页
揣摩语言,还原语文教学本色_第3页
揣摩语言,还原语文教学本色_第4页
揣摩语言,还原语文教学本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揣摩语言,还原语文教学本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揣摩语言,还原语文教学本色  摘要:语文教师不应削足适履似的取悦课堂改革的教学形式,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关键词、语境、“文眼”等方面揣摩语言,培养语感,形成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揣摩语言语文本色  近期,“促进课堂转型,追求高效课堂”成了热门话题,笔者也深表赞同。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的课堂已出现了异化,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上。文科教学的理科化、教学内容的题目化,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原有本色,这也引起了一些教师的思考。把“揣摩”与“品味”称为语文教学的回家之旅,绝不为过。李镇西老师曾经提倡的“素讲”、程翔老师的“浸泡文本”的教学思想,就是在告诉我们,

2、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其中最重要的抓手就是进行语言揣摩。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这些内容的实施与落实,终究离不开教学实践对语言的揣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于如何进行语言揣摩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抓住细节,揣摩言外之意  文学作品中有些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却是作者用心良苦的体现,它蕴含作者的意图、情感。抓住了这些,也就抓住了与作者的对话,但在教学实践中这些细节往往被忽略。5  笔者在教授《台阶》一课时,在品评人物形象时,选取从父

3、亲语言的标点符号角度着手。这些标点符号传达出了父亲的语气、情感、内心的活动。如“我们家的台阶低!”“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呢?”这些感叹号、破折号与问号都是有深意的,分别表达出父亲对被尊重的强烈渴望,父亲要强、不服老的心态,还有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无奈,更是作者对主题深化的伏笔,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老王》这篇文章中,“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制止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一转身,老王就知道要给钱这一细节,是“我”平时经常接济老王的体现。  当然,细节不仅表现在人

4、物的刻画上,还表现在文章结构、环境的描写等方面。这些细节的言外之意是需要我们慢慢咀嚼、深入揣摩的。只有这样,才能与作者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二、抓关键词,揣摩深层含义  文章中的关键词,既可以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又可以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精彩生动的动词,往往有锥子般的表现,能够一针见血,直指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比如在学习鲁迅的《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我选取了三个动词作为关键词品读文章:“(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用富于表现力的“排”和“摸”,引导学生揣摩孔乙己的心理、形象特征和两种不同的

5、境遇。另外是在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笑”。“笑”5字是表现社会环境的着力点,人们的冷漠、麻木、没有同情心,深受封建科举的毒害,都通过“笑”这一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这样的关键词语在经典文章中比比皆是。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时,用“探”、“爬”、“缩”、“倾”等颇富表现力的动词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篇文章,表现的感情是双向的,我们不仅要读出父亲对儿子的爱,还要读出儿子对父爱的回应,可以抓住另一个关键词――“泪”。文中出现了三次流泪,“泪”这个词有深层意义,贯穿儿子对父爱的误解、顿悟、疏远、理解和感念。  抓住

6、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细细玩味,能生发出很多精彩。  三、抓住语境,揣摩情感  所谓语境,狭义上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广义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不能把背景语境忽略,反而要使用得恰到好处。背景语境,犹如打开作者心锁的一把钥匙,揣摩背景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的结尾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些教学资料上将其解读为体现作者的豁达、乐观。笔者是不赞同的,结合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背景,可以体会到苏轼内心的悲凉与苦闷,同

7、时文章中有些字眼是可以佐证的。如“夜”、“未寝”、“无与为乐”等。我们在揣摩“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两个问句时,总感觉内心有种酸涩;“闲人”“耳”这两个词语,可以揣摩出作者心理。  “5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琦君《春酒》)”理解这句话,仅仅是对母亲的思念是不够的,当时作者身居海外,当地没有春节习俗,喝着分岁酒,那会是怎样的情景?琦君在《故乡的桂花雨》里说:“像树木花草一样,谁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童年,我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这春酒里,酿藏着深深的怀念、惋惜,以致有点痛。  抓住语境,能

8、够揣摩出作者的真实情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举重若轻了。  四、抓“文眼”,揣摩主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