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英译的翻译学途径研究

中医英译的翻译学途径研究

ID:30981050

大小:58.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4

中医英译的翻译学途径研究_第1页
中医英译的翻译学途径研究_第2页
中医英译的翻译学途径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英译的翻译学途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英译的翻译学途径研究[摘要】翻译学途径是翻译研究中最基本的途径之一,翻译是一个有原则、有标准、有规则、有目的性的活动。中医英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在对其进行硏究时,势必要从翻译学途径着手。本文对中医英译的实质、标准和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展开分析,以期为中医英译工作提供理论性分析借鉴。【关键词】中医英译翻译翻译学中医英译活动自有史料记载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它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无可厚非。然而,想要更好的完成中医英译这项与人类文化、思想交流密切相关的活动,首先应当对其有一个全面、本质、科学的认识。中医英译的实质是什么?英译的标准怎么衡量?英译

2、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是导致最终中医英译中出现问题和障碍的基本理论问题,作者仅就所学提出一些浅薄的理解以供参考。—、中医英译的实质中医英译的实质问题是中医英译的第一要素,明确了中医英译的实质就是要说明中医英译究竟是什么,其目的、意义以及种类有哪些。关于〃中医英译〃,字典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既然是英译,就应当属于翻译的一种。关于〃翻译〃的定义,较典型的有两种。一是卡特福德的〃把一种语言(源发语)的文本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中对等的文本材料〃;另一个是巴尔胡达罗夫的〃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即话语)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

3、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中医英译的概念,从狭义上的语际翻译讲,就是把中医语言的文本材料替换成英语中对等的文本材料,并在保留中医原意义的情况下从汉语变成英语。从广义上讲,翻译同时又包括语内翻译,即为同一语言内部的翻译,诸如古今对译、方言对译等。二、中医英译的标准为了做出理想的翻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在翻译完成后又必须有明确的尺度对译品进行衡量,因此,凡是翻译标准都应具备这双重功能。苏联学者科密萨罗夫在他1980年出版的《翻译语言学》一书中指出z厘定翻译标准不应限止在一方面,而要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即翻译的等值标准、翻译

4、的体裁标准、翻译的言语标准、翻译的实用标准和翻译的约定俗成标准(Komissarov,1980)。厘定各种翻译实际上都要有一个总的标准,这个总的标准在各个低层次的标准中,可以拥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体现。翻译的总的标准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强调直译原文,认为只要照搬原文字眼,原文的精神也就在。代表人物有鲁迅和德国的歌德等;另一种是强调〃创造性的反映原作的艺术现实〃(加切奇拉泽,1987)。总的标准不同,起到的翻译效果自然不同。三、中医英译的方法中医英译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应法;二是音译法;三是创新法。(-)对应法对应法包括普通词汇的对应

5、、等化性对应和比照西医学词汇的对应。普通词汇的对应是指对于东西方人来说都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且概念一致的词汇。如手(hand)、脚(food)、眼(eye).等。等化性对应是指〃字面上的意义与中文原词字面上的意义大体相同者,不过这些词在英文之中从未曾被应用于表达类似中文原词在中医学所具有的特殊含义。〃。这种对应对于英译人员来说「实际上是略显无奈的对应。因为这种既在西医学上找不到对应词,又在西方日常生活中没岀现过的词,只能勉强按其字面意义对应来翻译。如将中医的〃卫〃英译为"defense"。但据《灵柩•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卫,以传于月市,五

6、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文中指出:〃营气、卫气都源于中焦饮食水谷所化生〃。〃卫气’的形成与功能〃根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开发于上焦〃o无论从〃卫〃的功能亦或是形成的角度来说,将其译成"defense"(防御、抵抗)都不太合适。无奈由于词汇空缺,只能直接采用了这种字对字的英译方式。(二)音译法音译法是指直接借用拉丁文或汉语拼音的翻译方式。满晰博(ManfredPorkert)是主张用拉丁文翻译中医词汇的代表,但由于拉丁文推广极其困难,并未得到实际应用。采取汉语拼音音译是由于方面找不到更好的对应词。(三)创新

7、法创新法是根据中医英译的需要而创造出新的英文字、词的翻译方法。包括创造新的英文中医词汇和英文缩写形式。对于一些词汇空缺却又使用率极高的词汇,通过由字或词素融合而成了新的词汇,经长期使用并由业界认可,即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词汇。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中独树一帜的科学,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语言风格极富代表性,将其翻译成英文绝非易事。从翻译学途径研究中医英译能够让译者对于英译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中医英译找到详实的理论依据,最终为更好的开展中医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⑴谭载喜翻译学[M]湖北教育岀版社,2005:32-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