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

ID:30974045

大小:1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专题1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必修3考点1

2、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儒家孔子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③主张“有教无类”孟子①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大丈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

3、提倡“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荀子①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②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道家老子①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②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主张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庄子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没有界限和差别,这就叫“齐物”。要做到齐物,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法

4、家李悝①主张“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赋收入。②用严酷的刑罚加强君权认真组织会员学习,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新的法律和规章,传达到会员,协会编印了《会员之家》宣传资料共四期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加强中央集权韩非①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②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墨家墨子①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

5、、交相利”。②主张“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和“节用”等。③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④提出“取实予名”“察类明故”的观点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1.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

6、采纳B [孟子和荀子的主张都强调了施政为民的重要性,B项符合题意。]2.(2016·浙江学考)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B [题干中出现“无为”,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B项。]3.(2014·浙江学考)有学者在评论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时指出:他们的主张,由同情心立脚,但绝对不认亲疏远近的分际,所以最重要的精神在兼爱和非攻。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C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7、“战国时期”和“兼爱和非攻”,很容易判断出这一学派为墨家,故C项正确。]4.(2015·浙江学考)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主张中,由他提出的是(  )认真组织会员学习,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新的法律和规章,传达到会员,协会编印了《会员之家》宣传资料共四期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制天命而用之”D.“兼相爱,交相利”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8、为轻”是孟子的“仁政”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法家韩非提出的,故B项错误;“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观点,故C项错误;“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D项错误。]考点2

9、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文化体制改革①背景: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汉武帝向这些儒者咨询治国方略。②内容: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当政策应当“更化”时就必须“更化”;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文

10、化“一统”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汉武帝认可董仲舒的观点,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