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院人文通识教育的新模式

“微学习”院人文通识教育的新模式

ID:30964650

大小:61.7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微学习”院人文通识教育的新模式_第1页
“微学习”院人文通识教育的新模式_第2页
“微学习”院人文通识教育的新模式_第3页
“微学习”院人文通识教育的新模式_第4页
“微学习”院人文通识教育的新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学习”院人文通识教育的新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学习”院人文通识教育的新模式摘要:作为一种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方式,微学习是符合当前人文通识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其碎片化、个性化、互动式的特征满足人文通识教育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效果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为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关键词:微学习;人文通识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9-0065-03人文通识教育对于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深远,如何更好地推行人文通识教育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的讲话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1]人文通识教育正是传播传统文化乃至一切优秀文化的载体,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由于人类知识增长与更迭速度的加快以及人们接收知识渠道的拓展,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受到极大的挑战。对于人文通识教育来说,原本所承载的传播知识的功能退居到次

3、要地位,如何更好地将人文精神传播开来并传递下去则成为重中之重与当务之急。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学习为当前人文通识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型教育模式。人文通识教育现状通识教育译自英文“generaleducation”或“liberaleducation”,也叫“通才教育”或“自由教育”。追其源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主张的“自由人教育”,其目标是培养与奴隶、工匠相对立的具有高贵身心的德行与智慧的“绅士”。我国古代一直有通识教育的传统。儒家讲求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本身就包含着文学、音乐、礼仪

4、以及射箭、驾车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目标是为了培养有文化修养、有道德品行、有社会责任感的“君子”。人文通识教育有悠久的传统,但当前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当前人文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系统中处境尴尬,举步维艰。(一)学科壁垒森严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理科专业与文科专业严重分裂,分科教学的制度与组织形式限制了人文通识教育的发展。在理论上,各个学校对人文通识课程都是比较重视的,也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号召教师开展丰富多样的人文通识选修课程,并且要求学生修够一定的学分。但通识教育并不是单纯开几门选修课就可以解决的,而

5、是需要学校整体设置一定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然后再开设相应的一系列课程与之相配合。应该说,人文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人的素质和精神境界。毋庸置疑,人文通识教育对人的提高与改变,需要时间的涵养,才能够见到成效。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将中学教育等同于应试教育,将大学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不管是教学管理还是学生学习,都难免渗透了一定功利主义的成分,显得急功近利。(二)教师专业限制教师受自身专业制约,知识结构狭窄,难以胜任人文通识课程的教学。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科学乃是同一的整体。将科学划分为

6、若干不同领域,这与其说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还不如说是由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造成的。”[2]由于现代大学制度固有的专业分科,教师本身往往在一个相对狭窄的专业领域内比较有建树,对其他领域基本没有关注或认识,无法有效地承担起高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教学形式而言,由于人文通识课程有一定的自由度,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过多播放音频视频材料,又往往喧宾夺主,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三)学生不够重视就选修课程而言,人文通识课程往往是学生的首选,其原因并不是愿意学习新知识或者提升自身素质,而是人文通识课

7、程的考试更容易通过。特别是许多高校在人文通识课程的设置上并不合理,导致“由于课程之间的路基联系和课程结构设置没有精心规划,学生接受的知识结构构不成网状脉络,更不能达到知识间的思维迁移和通识”[3]。学生感到在人文通识课程上学不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在20世纪,没有人文素养的科技工作者只能算是工业化生产链条上的一个螺丝钉;在21世纪,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日渐紧密,文科学生学习科技知识,与理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都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作为学生而言,也不应该存有厚此薄彼之心,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尽可能

8、扩大眼界,多吸收其他专业的研究成果,才能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获得自身的长期发展。二、微学习模式与人文通识教育的有效融通2004年,林德纳(Lindner)率先提出微学习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程化学习的新方式,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的目的[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