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ID:30952753

大小:7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同课异构”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的中报及立项2010年4月,在滁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由滁州屮学教科室主任杨少林老师和滁州二中历史教研组组长、滁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兼职历史教研员林桂平老师牵头,全椒县教育局教研室、來安县教育局教研室、凤阳县教育局教研室、明光屮学、天长小学、全椒屮学、凤阳屮学、凤阳县大庙屮学等单位9名中学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发起,联合组织中报了省级课题《“同课异构”理论与屮学丿力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冇效性研究》。2010年10月,该课题通过了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立项屮请,被正式立项为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

2、010年度课题,审核时对课题名称略作调整,修改为《基于“同课异构”的屮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研究》(课题立项编号:JG10145)[l]o二、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力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迅猛发展,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木上取决于国民索质的高低,而国民索质的提高又依赖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在此背景下,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迄今,安徽省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高屮丿刃史课程改革业已走过五个春秋。新一轮基础教

3、育课程改革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广大一线教师要与新课改的洪流与吋俱进,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任教育部部氏袁贵仁同志曾经深刻指出:新课程改革的成败,除外在因素Z外,主要取决于教材和教师两个方而,取决于教材的科学性和教师的先进性。……在教材基木确定的前提下,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能否顺利推进,是新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的“重屮之重[2]2.2009年10H310,9

4、8岁高龄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牛在北京逝世。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老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來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人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屮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Z问”。“钱学森Z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耍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例如作为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颁发1

5、0次(按规定每次不超过两名,其屮2004年空缺,2002、2006年只授予一人),有16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3位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建国后大学毕业的风毛麟角。3.2009年口月口口,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3]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的公开信。公开信提出:“屮国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需要形成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模式,需要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那么,教育休制改革应该怎么改?如何完善当前屮国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屮国教育现代化的途径有哪些?我们该如何解开“钱学森Z问”?随后的10犬里,这封

6、信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月20FI,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就接受记者专访,称教育部下一步会把创新人才的培养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袁贵仁部长就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冋应是:“非常受教育,非常受启发,也非常受鼓舞”。4.2010年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耍(2010-2020年)》,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吋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据统计,该纲要共18次提到培养创新人才,其中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休制改革”部分专门论述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指出耍“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

7、循教冇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还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口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⑷这对于新课程改革尤其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三、本课题的研究条件1、理论条件(1)“同课异构”理论(2)屮外学者对冇效教学(TheEffectiveTeaching)的阐释与研究(3)近年來国内中学历史教学界对于历史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