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能源回弹效应探究

中国工业能源回弹效应探究

ID:30949909

大小:8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4

中国工业能源回弹效应探究_第1页
中国工业能源回弹效应探究_第2页
中国工业能源回弹效应探究_第3页
中国工业能源回弹效应探究_第4页
中国工业能源回弹效应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工业能源回弹效应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工业能源回弹效应探究摘要:回弹效应的大小影响着国家能源政策的实施效果,而关于我国工业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较为缺乏。在技术进步视角下,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按照索罗余数的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1978-2008年的技术进步率,并利用此结果估算出中国工业1978-2008年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确实存在回弹效应但呈下降趋势,说明技术进步仍是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推手,但不能以此作为实现节约能耗的唯一手段,为此,适当的政府管制也是必要的。关键词:回弹效应;技术进步;能源消费;工业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2010年中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我

2、国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0.4%,居世界第二。能源约束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政府已将单位GDP能耗列为约束性指标之一,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了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了32%,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①。传统观点及实践证明,技术进步是节约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国在制定能源政策方面充分考虑了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以达到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费的目标。然而在19世纪60年代,StanleyJevons以苏格兰炼铁为例,认为能源效率

3、的提高可能并未使得能源消费减少,反而使得能源消费增加,这一发现被称为“Jevon'sparadox(杰文斯悖论)”,这种现象被称为能源回弹效应。近年来,有关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话题,Khazzoom-Brookes假说就是对回弹效应研究的开端,该假说认为,当真实的能源价格不变时,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能源效率的提升会增加能源消费量而不是减少消费量。这使得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通过技术进步改善能源效率而降低能耗的政策是否有效,对此不少美国学者强烈反对将能源效率作为能源消费是否有效的政策工具[1]。而工业的高耗能比重决定了其节能的战略地位,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引导工业企业自主创新,通过促进技术

4、进步来提高能源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但是政策引导技术进步是否能实现节能目标还有待研究。因此本文尝试以1978-2008年工业企业的数据为样本,采用规范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检验,以弥补我国对工业企业能源回弹效应实证研究的不足,并对有关决策部门制定节能政策提供参考。一、文献回顾Khazzoom[2]首次探讨了能源回弹效应,认为能源效率提高可能会导致能源服务的增加,从而增加能源消费量;Brookes[3]认为能源效率提高会导致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使能源消费增加。这就是著名的K-B假说:即当真实的能源价格不变时,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效率提升会增加能源消费量而不是减少。在Khazzoom和Br

5、ookes的研究中指出,回弹效应就是技术进步提高了能源效率而节约了能源,但同时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又对能源产生新的需求,部分地抵消了所节约的能源。在Khazzoom、Brookes之后,包括HerringsBiro和Keppler、SaundersSchipper[1,4-6]等一系列能源领域专家对回弹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回弹效应定义、分类及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回弹效应研究中,技术进步对能源系统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促进能源应用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影响能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经济系统到经济产出的全过程。例如,引进先进设备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损耗,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

6、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使等量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或者以更少的要素投入得到等量的产出。因此,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以及能源需求的影响不止限于某个或某些环节,而是对其全过程产生影响。见图lo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国家宏观层面,比如Semboja和Dufournaud等[7-8]分别测算了肯尼亚、苏丹、荷兰、瑞典、挪威、日本、中国、苏格兰、英国等经济体的回弹效应,但计算的结果差异较大。其次集中在运输及供暖方面,比如Haas和Biermay讥9]研究得出澳大利亚的供热服务存在30%的回弹效应;Branlund[10]研究得出瑞典在交通及采暖方面的回弹效用为120%;Mizobu

7、chi[11]用同样的方法测算日本家庭的能源回弹效应。最后一部分则倾向于研究行业的回弹效应,比如Greening[12]、Bentzen[13]分别测算了美国建筑业、制造业的回弹效应,约为50%和24%o而现今国内对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大多集中在宏观层面。比如周勇等[14]、王群伟等[15]分别以1978-2004年和1981-2004年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我国能源回弹效应为30%〜80%、62.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