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测度及集聚性研究

中国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测度及集聚性研究

ID:15351937

大小:3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2

中国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测度及集聚性研究_第1页
中国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测度及集聚性研究_第2页
中国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测度及集聚性研究_第3页
中国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测度及集聚性研究_第4页
中国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测度及集聚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测度及集聚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测度及集聚性研究  收稿日期:2012-12-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研究”(11&ZD0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统计研究”(09CTJ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统计测度——各地区视角的实证研究”(08JC910004)  作者简介:赵楠(1975-),男,天津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研究。E-mail:zhaonan@bnu.edu.cn  摘要:本文以中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使用经过LMDI改进后的面板数

2、据模型从省级层面对中国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测算,并进行面板聚类分析,发现中国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不同波动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影响,中国各地区能源回弹效应出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一类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能源消费地区,这些省份同时也是主要的能源输入地区或能源相对匮乏地区;二类是资源构成较为单一、能源消费量较少的能源输入地区;三类是经济发展水平居中的能源输入地区;四类是经济欠发达的能源主要输出地区。  关键词:能源回弹效应;LMDI;面板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2-0109-06  一、引言  能源是

3、重要的生产要素,日益成为影响一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键力量。随着技术进步和有关节能政策的实施,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依据简单推论,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节省能源消耗,可使能源消费总量降低。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并不必然意味着能源消费总量的降低,这是因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回弹效应(reboundeffect)。Khazzoom[1]较早注意到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不一定导致能源消费的节省。而Brookes[2]则发现技术进步一方面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开支,从而有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但技术进步在另一方面也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引致更多的能源需求,加之能源开支减少,导致实

4、际能源价格下降,真实收入水平上升,两者复合作用反而会导致能源消费增加。回弹效应的存在使传统单项考虑能源效率提高的政策措施受到严峻挑战,回弹效应的测度方法、取值以及应对途径逐渐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外采用计量方法对回弹效应进行估计的文献较多,研究方法较为多样。根据Steve等[3]的归纳,研究对象包括总体层面(一国或一个区域)或个体家庭层面,模型的时变特征分为静态(仅提供单一的弹性估计)和动态(提供短期和长期的弹性估计),采用的样本有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模型结构包含单方程以及多方程结构,估计方法包括普通最小二乘法、广义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多阶

5、段最小二乘法和误差修正模型法等。国外对回弹效应的经验估计大多集中于汽车运输、家庭采暖、家庭制冷以及其他能源服务等相对微观视角。  国内对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文献相对较少,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国外常使用基于能源价格的回弹效应测度方法,但由于中国能源价格的非市场性,该方法不能直接适用中国研究。周勇和林源源[4]利用全要素生产函数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回弹效应进行了估算,得到1979—2004年的回弹效应值为40.9%。以其模型为基础,刘源远和刘凤朝[5]、王群伟和周德群[6]以及陈燕[7]等开展了一系列后续研究。查冬兰和周德群[8]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

6、模拟了不同能源种类在能源效率提高4%时回弹效应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国内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国、行业或单一地区层面,视角较为宏观整体,深入至省级层面的跨地区研究相对缺乏。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区的能源利用状况也有较大差异,开展地区层面的回弹效应测度研究与集聚特征分析,能发掘出更为具体丰富的细节信息。  本文从两个角度进行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尝试:一是采用经过对数平均迪维西亚分解法(以下简称LMDI)改进后的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对中国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能源回弹效应提供更为微观的地区经验证据。二是使用基于ward距离的面板数据聚

7、类分析法,对中国29个省份在15年间(1995—2009年)的能源回弹效应特征进行集聚性研究。  二、回弹效应的测算模型  (一)回弹效应值的确定  本文以周勇和林源源[4]的测算方法为基础,参照王群伟和周德群[6]的改进模型计算中国省级层面的回弹效应。设Y为总产出,E为能源消费量,I为能源强度(I=E/Y),则第t+1年由于能源强度的降低所导致的能源消费节约量为:  ΔE=Yt+1(It-It+1)=Yt+1ΔI(1)  对ΔI基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两个因素进行分解,可以得到:  ΔE=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