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ID:30948368

大小:58.0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4

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1页
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2页
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3页
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4页
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唯物史观是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主体的理论,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规律不仅不以人的意志、意识和意图为转移,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意志、意识和意图的实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有一定的社

2、会有机体产生、生存、发展和灭亡,从而为另一更高的有机体所代替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人的解放两个视角,揭示了社会形态的沿革迄今为止经历了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社会,以及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不同形态。这些科学论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态。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早期对劳动异化的批判,提出克服劳动异化的根本出路是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后期对资本的批判,提出了剥夺剥夺者的

3、历史任务,结论是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就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经过长时间的反思后,作出革命东移和俄国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正确预见。这与后来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构成后发国家获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进行建设的路线图。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的体现。社会主义规律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实现不但受到普遍规律的支配,还要受到特殊规律的制约。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4、会,不但是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形态。由于文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和谐社会与人类社会一样是在曲折中前进。历史上人们在与不和谐抗争中把追求和谐作为理想,在中国有“大同”、'‘小康”,在国外有“理想国”、“乌托邦”,这些都因脱离现实无法或真正实现。尽管历史上在中国有文景、开元及康乾等时代出现的繁荣,在国外有雅典城邦和近现代西方国家出现的繁荣,但终因矛盾的对抗性而无法成为真正的和谐社会。马克思在对未来社会的构思中,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构想,

5、这既是对人类历史上社会和谐理想的继承,更是基于对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规律的把握与科学预见。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城乡、工农、脑体差别的消失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的形成,才能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跃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坚持社会发展规律、实现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的应有之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既推进了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也为现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

6、础。如今,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的长期发展战略,是对''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中华文明理念的弘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根本表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展开的,而社会形态的更替是通过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实现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刚建立时,社会基本矛盾处于潜在的未激化状态,各个子系统处

7、在协调、和谐的状态。而当社会系统渐进过程中断,各个子系统进入不协调、不和谐的状态时,就会发生质变或者说革命,可见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构建一定的社会形态的根本前提。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根本上是对立的,因此要在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一个持久的和谐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但它是非对抗性的;这种矛盾的非对抗性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可能。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非对抗性矛盾基础上的,广大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党则是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8、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此,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社会主义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