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孝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孝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ID:22797154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浅谈《孝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1页
浅谈《孝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2页
浅谈《孝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3页
浅谈《孝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4页
浅谈《孝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孝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孝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孝经》论孝  1.《孝经》论孝的地位和作用。《孝经》在《开宗明义》和《三才》两章里两次强调了孝的地位: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认为孝是天地之间的自然法则,是人的天性,是人所有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政治教化的源头,所有的社会秩序都应该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之上,意即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孝经》指出孝可以用来治理天下,教化百姓,可以让社会秩序和谐,让百姓各司其职,忠于职守。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开宗明义》)。君子之事亲孝,

2、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广扬名》)  除此之外,《孝经》认为孝还可以通鬼神,畅顺于整个宇宙,无所不能,无所不通。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感应》)《孝经》关于孝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断有一定的合理性,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中国现代,孝被中华民族公认为是最重要的伦理道德之一,诸多的中华美德都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对养之育之的父母都不孝,还能指望其人有什么其他的美德?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圣治》)不遵孝道却有其他的美德,显然不合逻辑常

3、规。当然,把孝看成是宇宙间无所不能、无所不通的利器,显然有夸大的嫌疑。  2.《孝经》论孝的内涵。  (1)顾惜身体,珍爱身名。珍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名声,不让自己的身体、名声受到戕害。《孝经》认为,这是最基本的孝道。  《孝经》认为子女应该好好保全父母给予的身体,强身健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开宗明义》)。子女无论成年与否,一旦晓知人事,便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名声,这是一种自我珍爱,也是对父母抚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做子女的如果因为不当行为让自己的身体罹患疾病或身受戕害,让自己的

4、名声受损,必然导致父母担忧或遭受侮辱,这都是不孝行为。修身慎行,恐辱先也。(《感应》)《孝经》还要求子孙后代要好好修身养性,谨言慎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维护父母祖先的声誉,不给父母祖先抹黑。顾惜自己,远离伤害,珍爱己之名声,维护父母祖先声誉,这是最基本的孝道。  (2)事亲。《孝经》认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纪孝行》)这里要求子女对父母不仅要有物质赡养,还要有精神赡养。事亲具体包含养亲、敬亲、乐亲等三个方面。养亲属于物质赡养范畴,是指做子女的要物尽其用,竭尽全力地去赡养父母,让父母的

5、生活得到保障。敬亲、乐亲属于精神赡养范畴,是指做子女的对父母要发自内心地爱、敬,要经常让父母在精神方面得到慰藉。事亲注重对父母身心两方面的赡养,物质和精神赡养都做好了才是孝道。  (3)慎终追远。《孝经》认为,真正的孝道不仅包括对父母的悉心侍奉,父母身后,也应该哀痛居丧,肃穆致祭,只有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纪孝行》)。对于去世了的父母和先祖,应该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孝经》)。《孝经》引《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6、《开宗明义》)。意指没有先祖,就没有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子女。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易》)今天看来,这种孝道思想对当今社会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华夏族是黄河流域最早居民,黄帝和炎帝是华夏族的祖先,因此,每个中华儿女要懂得追本溯源,追念炎黄先祖,牢记自己是华夏子孙,肩负民族传承重任,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这是每个华夏儿女的孝道。  二、对《孝经》论孝的几种曲解  《孝经》在传承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负面的看法,因此就有人认为《孝经》里的有些说法或有违人性,或有违常道。  1.五等之孝。《孝

7、经》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章,分别论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等人的孝道标准,后世称之为五等之孝。有很多人认为,五等之孝的实质是阶级的划分,是对封建君主集权制度的肯定,是封建伦理与皇权政治的结合,在孝道的背后蕴藏了深刻的政治目的和阶级意识。  《孝经》产生于封建时期,其时阶级意识深厚,皇权政治存在,作为这个时期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个时代的烙印。《孝经》提出五等之孝应该是基于当时的现实,试图确立社会关系中不同群体有关孝道的行为规范,强调孝的普遍性原则。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庶人》)到了社

8、会主义社会,即使阶级和皇权政治消失,社会不同群体孝道的体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幼儿好好吃饭,强健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便是尽孝;学生时代好好学习,身体健康,道德优良,成绩优异,体贴敬爱父母便是尽孝;成年以后努力工作成就事业,遵循良好的道德,悉心照顾父母,做一个好子女,好公民便是尽孝。再者,不同职业的群体,尽孝形式也不尽相同,在这里不一一赘述。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