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公平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究

基于教育公平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究

ID:30946457

大小:64.3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4

基于教育公平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究_第1页
基于教育公平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究_第2页
基于教育公平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究_第3页
基于教育公平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究_第4页
基于教育公平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教育公平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教育公平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路径探究【摘要】高考具有选拔和评价两种相互依存的功能。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论述了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意义。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着力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体系:完善现有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多元考试选拔机制;建立分层分类考试制度。【关键词】高校招生考试;评价标准;综合素质;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和谐的基础,优先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战略选择。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对考生的学业能力评价,选拔出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接受培养的人才。它不仅影响着

2、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乎国家的人才战略,对人才资源的配置、素质教育的导向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强,过去单一的人才评价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如今多样化的人才需求,高等教育实施新世纪教改工程,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促使高考评价制度必须改革。改革成为高考所面临的时代挑战,也是新一轮教育规划纲要的重点之一。一、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前,全国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1977年全国恢

3、复高考至1978年后的一段时期内,除个别髙考改革试验区的省市外,一直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2000年起至2010年,全国共有16个省市逐步实行自主招生考试,涉及的考生610万人左右,占全国考生约65%。[1]为了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我国于1985年就启动了高考改革的步伐,各项改革措施连续出台;如对高考的考试时间、科目设置、考试内容以及录取手段、录取制度、选拔标准都在不断改进与完善。[2]由此,我国高考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历史阶段。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论是改革前的全国统一考试还是改革后部分省市的自主招生,都最大程度地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避免高考

4、与金钱、人情和权力等因素对公平竞争的干扰,实现人才科学、公平的选拔,使千千万万学子不论家庭出身与背景,在同一个平台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竞争,凭真才实学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从制度上保证了科学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总之,高考在提高基础教学质量、为高校选拔合格学生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教育理念的进步,高考历经30多年的波折,其制度的内在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判。如在高校招生考试方面,高校招生考试评价改革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衡量标准过于单一,结果的可比性不强。作为高考改

5、革的一项重大尝试,综合素质评价采用非数值化的衡量标准,而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考生之间,或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考生之间,各方面素质及其发展情况是不一样的。尽管“考分面前人人平等”一直被认为是体现我国统一性高考公平性的“至理名言”,而其实质是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髙校生源不加区分而使用同一标准对所有考生进行衡量与选拔,能否避免学校对学生的鉴定流于形式,以及高校是否对评价的认定做表面文章,能否得到考生、家长和高校各方面认同等,评定的结果与实际情况都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也很难满足不同类别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评价的区分度较低,评价结果趋同现象明显。目前各地实行的新课改中

6、的一大亮点,便是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和依据之一,这有利于克服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但综合素质评价是建立在考生成长记录袋基础之上,此种评价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造成操作难度大的现象。如改革初始,很多省市虽然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考核体系,但更注重让考生与自己的过去对比,是把过程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评价,对“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评价方式、操作规则缺乏详细规定,造成大部分中等及偏上的考生的评价等级出现趋同的情况,可能使高校招生录取时无所适从。三是过程性评价不易把握。新课程改革中的评价,是为了解决大学招生与中学教育教学、高校人才选拔共性与个性及素质

7、教育与应试教育等诸多矛盾,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甄别、区分与选拔的现象,使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考生的成长过程。但在实践操作中,各高校录取新生除个别类型的招生外,绝大多数考生思想政治品格考核、体检都是合格的,而最终仍然还是以分数的高低决定是否录取,“择优录取”的原则被简单、机械地变成了“惟分是取”的选拔结果和录取标准,使过程性评价演变为终端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变成以高考为目标指向的评价竞争。因此,加强高校招生考试评价标准与模式改革研究,对于促使高校教育工作者反思长期以来束缚创新精神培育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改进评价方式,使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更灵活、

8、更具有弹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