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荣-建构幸福世界的终极指向(中)

多元共荣-建构幸福世界的终极指向(中)

ID:30940083

大小:62.4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多元共荣-建构幸福世界的终极指向(中)_第1页
多元共荣-建构幸福世界的终极指向(中)_第2页
多元共荣-建构幸福世界的终极指向(中)_第3页
多元共荣-建构幸福世界的终极指向(中)_第4页
多元共荣-建构幸福世界的终极指向(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元共荣-建构幸福世界的终极指向(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元共荣:建构幸福世界的终极指向(中)本文上篇论及了多元共生、多元共和、多元共荣三位一体的多元和谐天道哲学的缘起与由来;多元和谐哲学与一元斗争哲学的逻辑比对与PK;以及多元共生乃构筑人类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基石。中篇则重点阐述多元共和乃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也是通向多元共荣的必由之路。“共和”一词的起源与古典共和的内涵中文“共和”一词,最早用于公元前841年,西周暴君厉王荒政逃匿,众臣民推举周公与召公,代表君臣国民共同执政,国号“共和”,当年曰“共和元年”。前后共行其政十四年,大行善政,政治清明,经济活跃,天下太平,万民称颂。中国历史也从此开启了明确的纪年、

2、纪元的文史传承。这是中华民族在“天下为公”、太极和合的中华本原文化导引下,有幸在2800多年前做过的原始“共和”之梦。当时取国号名为“共和”的字义,乃共同执政协和天下之意。“共”,是多人或大家协同的意思;“和”,左“禾”右“口”,乃调五谷以适众口之意涵(古有调酒器,名“❷”,专门用来调和各种谷物酿制的酒,以达到最佳味道。此字上“禾”下“皿”,禾指五谷,皿指器皿,其造字原理与“和”相同)。那么,那时的“共和”,就是多人或大家协同治国理政,以达到满足天下大众利益和需求的目的。西方的“共和”(英语republi)一词,起源于拉丁文respublica,意思是“人

3、民的公共事务",由此延伸到管理“人民的公共事务”的共和政体,即人民的公共事务应由人民自己来作主决择、管理,国家的最高管理者不是世袭或禅让的君主,而是由民主选举方式选出的人民执政代理人。西方最早并最著名的古代共和政体,是公元前九世纪前后建立的定期换届选举执政官的古希腊城邦共和国,以及公元前509年建立的罗马共和国。两者的共同点是:一、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二、定期换届选举,由公民一人一票民主选举国家最高领导人一一执政官,平民、商人、知识分子、奴隶主和贵族都是公民,都享有公民权利,而奴隶不是公民,没有公民权;三、执政官向选择他的公民负责,并接受元老院和公

4、民的监督,重大公共事务由执政官和元老院或召开公民大会共同讨论决定。这是西方民族在反对专制暴君统治、推翻世袭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创造并实现的古典“共和”之梦。现代"共和”的基本制度与理念历史在螺旋式上升的演绎中进化。现代共和则强调所有国民都享有公民权,共同定期选举本国的各级领导人和立法机关;共同参与国家的法律制定、国家的治理和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监督,包括直接参与(如全民公决或当今的网络投票、网络议政等)和间接参与(如选举并授权立法机构民意代表决策,通过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等等);为保障上述公民权利的实现,必须由全体公民共同制定并监督实施一部至高无上的国家根本大法

5、一一共和国宪法,保障民权,限制公权,确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国家和政府工作人员侵犯,确立国家和政府的公权力接受公民的监督和法律的制约。这,就是以宪政和法治保障民主与共和。为中华民族走向共和奉献一生的中国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共和”理念是:天下为公;共和万岁;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共和政治,就是公民授权公仆为全体公民服务。综合东西方共和理论与共和实践,从政治哲学角度观照,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主权在民;公民为本,宪法至上;全民参与,共同治理;互动制衡,共享和谐;均衡发展,共求幸福。共和的基本制度是: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

6、团体、各社群、各区域乃至各公民个体共同参与,和衷共济,民主选举各级领导人和各级立法机构;民主决策制定宪法等基本法律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务;民主管理“人民的公共事务”;民主参与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民主监督国家工作人员(“公仆”)和国家公权力(“公有物”)的运行。这,也恰恰合乎当代中国执政党提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治民主四大原则。确立了上述共和基本理念、建立了上述共和基本制度的国家,才能称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无论叫资本主义共和国,还是叫社会主义共和国。否则它便不能称其为“共和国”,充其量是名不符实的“共和国”。这便是笔者2003年参加

7、修改宪法学术研讨会时提出的一项原则:国名要与国体、政体和国家基本理念相一致。“共和”与“多元”之关系有人说:“共和”一词本身已包含了“多元”的意思,没有必要再加“多元”二字,不必提倡“多元共和”。笔者不以为然。一则从"共和”概念与内涵的历史成因来观察:虽然古希腊、古罗马的“共和”已包含了一定的多元性,譬如贵族与平民、商人、学者多个阶层共同选举执政官,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重大决策,但其“多元”得还不够,他们把奴隶阶层、妇女阶层和外邦移民排除在外;至于中国西汉时期的“共和”施政期,充其量是周公、召公暂代汉朝皇帝执政、为国家和臣民做了些好事而已,还谈不上真正的普世

8、意义的“共和”,更谈不上“多元”了。二则从“共和”体制与原则的现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