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

ID:30925954

大小:40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限时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洛阳统考)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

2、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魏晋玄学(  )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A [“天理自然”符合道家思想,魏晋时期作为儒学的玄学思想中包含道家思想,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与佛教思想无关,没有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融合道家思想的目的,故D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辟佛的宋儒本质上往往不是佛学的批判者,而是批判的佛学者。”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3、(  )A.宋儒不再批判佛教B.宋朝儒佛地位相当C.佛学渗入儒家义理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C [“辟佛的宋儒”表明宋儒对佛教是有批判态度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介绍宋朝儒学和佛教地位相当,故B项错误;“批判的佛学者”意思是宋儒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或汲取了佛教的部分精髓,并将之融入了儒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道家学说,也没有呈现三教合一的信息,故D项错误。]3.“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4、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有所为有所不为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C [材料中“若公时……若不公”表明是公不公,而非为不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格物致知,故B项错误;材料中“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表明朱熹强调为官要廉洁奉公,故C项正确;不畏权贵与材料中“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不符,故D项错误。]4.(2017·晋中质检)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

5、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

6、的最高学术目标C [根据材料教育的功能除“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之外,还有“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非徒欲其务记览……”,意为不仅仅是“钓声名,取利禄而已”,并不是主张放弃声名利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可知,古代圣贤教育目的无非是讲求义理,以理修身,推己及人,关注道德,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教育目的更重道德,而非论述学术,故D项错误。

7、]5.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A [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陆九渊的“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

8、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6.(2017·淄博模拟)“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  )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A [材料中“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说明王阳明认为向万物中求理是错误的,根据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