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骨与胶原生物膜相结合修复牙槽突裂的中期临床研究

人工骨与胶原生物膜相结合修复牙槽突裂的中期临床研究

ID:30886098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4

人工骨与胶原生物膜相结合修复牙槽突裂的中期临床研究_第1页
人工骨与胶原生物膜相结合修复牙槽突裂的中期临床研究_第2页
人工骨与胶原生物膜相结合修复牙槽突裂的中期临床研究_第3页
人工骨与胶原生物膜相结合修复牙槽突裂的中期临床研究_第4页
人工骨与胶原生物膜相结合修复牙槽突裂的中期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工骨与胶原生物膜相结合修复牙槽突裂的中期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工骨与胶原生物膜相结合修复牙槽突裂的中期临床研究焦炳茹1余小明2(1.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惠州516002)(2.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6)【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骨诱导活性材料与胶原牛物膜联合应用修复牙槽突裂较单纯使用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牙槽突裂的中期(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例牙槽突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人,用OAM植入做牙槽突裂的修复;实验组14人,植入OAM及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牙槽突裂。于术后1周及3个月用锥形束CT测量植骨区宽度及高度。结果:经锥形束CT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在A、

2、B、C三点的骨流失量,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后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诱导活性材料与胶原生物膜联合应用修复牙槽突裂在术后3个月,临床效果仍优于单纯使用骨诱导活性材料,胶原生物膜效果稳定。【关键词】牙槽突裂;骨诱导活性材料;胶原生物膜【中图分类号】R78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69-02前期课题中,我们应用OAM(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与牛松质骨的复合的修复贵州小型猪腭裂骨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⑴以及将该材料应用于临床修复腭裂与牙槽皤裂的患者,已经证明

3、OAM应用于口腔腭裂及牙槽皤裂修复中的稳定性及其良好的成骨作用23],且其应用于牙槽皤裂的修复与应用自体骨修复牙槽幡裂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3]。但通过对已植入人工骨以及自体骨的患者长期的随访和观察中发现,植入OAM和植入自体骨修复牙槽皤裂,患者术后植骨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收。由于植入骨的吸收,导致了植骨区域骨量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后续的正畸和修复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牛活质量的提高。木课题中用目前己在牙周病治疗及种植牙中应用较为成熟的GTR及GBR技术,即胶原生物膜与人工骨(OAM)联合应用修复牙槽悄裂,观察其在临床研究

4、中期(术后3个月),采用GBR技术槓骨与未采用GBR技术植骨两者有无明显差别,以提高牙槽悄裂修复术后的愈合效果。1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1.1.1骨诱导活性材料(0AM)由天津中津生物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许可证号:津(食)药监械生产许20050065号,产品注册证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04第3460617号,批号20120304;用于骨组织非支撑性充填,加速骨折愈合或治疗骨不连、骨缺损。规格:白色或类白色颗粒状0.4克。1.1.2海奥口腔修复膜由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许可证号:鲁食药监械生产证2009003

5、0号,产品注册证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3460301号,产品标准号:YZB/国4434-2010;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内软组织浅层缺损的修复。规格:白色或略带黄色、无刺激性气味的片状1.5×2.0cm2o1.2主要实验设备锥形束CT(NEWTOM3G)由美国与意大利合资生产。1.3研究对象和分组随机选取20例牙槽突裂患者,患者均为单侧鼻腔到前腭骨的牙槽突完全裂开,宽度不一,男女不限,年龄范119-20岁,平均年龄13岁。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人,用OAM植入做牙槽突裂的修复;实验组14人

6、,植入OAM及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牙槽突裂。1.4手术方案1.4.1术前准备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相同的全麻术前准备,排除常规全麻手术禁忌症。术前行锥形束CT扫描,扫描厚度为0.4mm,范围为眶下缘至上颌牙齿的牙冠部位。1.4.2手术方法按牙槽悄裂修复术常规术式建立槓骨床,对照组以骨诱导活性材料直接植入植骨床,实验组先将可吸收胶原生物膜作适当修剪后,放置在植骨床的底部,然后将骨诱导活性材料植入骨间隙内,然后在骨诱导活性材料表面覆盖另一张可吸收生物膜,该膜超出植骨边缘约3mm,以加强封闭性;最后两组的裂隙均在无张力下缝合关闭。1.4

7、.3术后观察术后1周行锥形束CT扫描,扫描范围及方法同术前。用NNTViewer-MANUALEVersioneSoftware2.17软件进行图像分析。于术后1周和3个月扫描移植骨区域,以术后1周移植部位骨的宽度和高度为基准,计算术后3个月植骨区宽度和高度的变化。实验中选取三点(A、B、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比较的方法。A点为鼻下点,B点为鼻下点下lcm处的点,C点为槓骨区牙槽悄的最低点。A点和B点作水平横断面扫描测量牙槽喈的宽度,C点到裂隙两侧前牙切缘连线的垂直距离变化反应牙槽悄高度的变化。术后3个月的宽度或高度的值与术后

8、1周宽度或高度值的差值作为反应骨流失量大小的指标。1.4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值进行相应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槓骨区骨流失量的变化,所有数据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