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文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文

ID:30880919

大小:21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文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文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文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文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普通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实验普通文科)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A.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B.秦律规定覆盖面广C.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D.秦铁农具储备充足2.该图是1

2、999年我国发行的汉代《牛耕图》邮票,它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了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更利于调节耕作深度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D.中国传统播种技术基本定型3.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艺水平高的原因有①资金雄厚②实行规模经营③工匠富有经验④市场竞争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4.汉文帝五年(-175年)贾谊指出,国家掌握货币“钱轻(购买力低)则以术敛之,重(购买力高)则以术散之”,“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有余)”,“……官富实而末民(工商业经营者)困。”贾谊的论述,说明A

3、.政府既抑商又利用商业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政府通过重农抑商政策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C.政府鼓励商业流通收取商业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5.明朝时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明朝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D.民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6.《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

4、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严格管理市场D.压制丝织业发展7.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载:“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A.土地兼并B.重农抑商C.工商皆本D.闭关锁国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

5、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8.“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没有阻碍经济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的发展C.对于重农抑商政策应该客观地分析D.从经济史发展的角度应该肯定重农抑商政策9.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知道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

6、,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确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以下是对黄宗智这一观点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中国经济完全没有发展B.这种增长是以传统方式来实现的,实际“劳动生产率”没有增长C.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已处于落后地位D.中国经济总量增加,“劳动生产率”也在增长10.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

7、原因最有可能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新航路开辟11.《明实录》记载:明成祖即位时即发布诏令,“沿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乐二年(1404年)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这两处记载可以证明A.海禁政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松懈B.当时沿海对外贸易由此获得发展C.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对外贸易D.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12.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现象。据载,在

8、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A.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C.明代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D.手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13.鸦片战争前,中国粮食产量中商品粮比重在10%以下;鸦片战争后,这一比重上升至17%。材料直接反映了A.外资入侵破坏民族工业B.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农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