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观察 论文

氯吡格雷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观察 论文

ID:308576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7-21

氯吡格雷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观察  论文_第1页
氯吡格雷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观察  论文_第2页
氯吡格雷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观察  论文_第3页
氯吡格雷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观察  论文_第4页
氯吡格雷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观察  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氯吡格雷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观察 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氯吡格雷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了解氯吡格雷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5年来在我院住院的nstemi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进行12导心电图检查。了解氯吡格雷在治疗nstemi中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有效率为80.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ini、ck-m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2、<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氯吡格雷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氯吡格雷;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易损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伴随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从而引起急性、亚急性心肌缺血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症[1]。本文重点回顾在最近5年来,我院心内科收治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应用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总结

3、经验。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10年5月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72例,诊断均符合2009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等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指南”标准[2],均排除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心衰、低血压、消化性溃疡病史。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48~76岁,平均(58.4±8.2)岁;心电图st段压低≥1mm27例,t波倒置15例,高脂血症23例,合并高血压6例。对照组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46~75岁,平均(57.7±6.2)岁;心电图st段压低≥1

4、mm26例,t波倒置16例,高脂血症24例,合并高血压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史、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每天1次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连用14天;每天2次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连用7天;每晚口服辛伐他丁10mg、肠溶阿司匹林100mg、美托洛尔25mg,每天早、晚两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1.3观察指标两组均于治疗前1天和疗程结束后晨起空腹取静脉血,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ct

5、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无病理性q波,治疗7天内心电图st-t恢复压低≤0.05mv或倒置t波恢复超过1/2,ck-mb恢复正常,ctni明显下降。有效:心绞痛症状减轻,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无病理性q波,治疗10天心电图st-t恢复压低≤0.05mv或倒置t波恢复超过1/2,ck-mb恢复正常,ctni恢复正常。无效: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无明显改变,ck-mb恢复正常,ctni未恢复正常。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计量资料用7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6、2结果2.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34/3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6%(3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的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ctni、ck-m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tni、ck-mb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tni、ck-m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讨论nsteni主要以血小板血栓为主,造成冠状动脉的急性次全闭塞,出现心内膜下损伤,不表现为st抬高,目前认为nste

7、mi的发病机制为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不稳定斑块的持点为纤维帽薄,内含大而柔软脂核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外在因素的作用下,由于血流应切力的改变,使薄的纤维帽破裂,脂核溢出,基层暴露,血小板与内皮下黏附因子发生黏附和聚集,形成富含血小板的非闭塞性白色血栓(主要是附壁血栓)使管腔内径急剧减小甚至全闭塞,使心肌血流灌注降低或间断性中段。心肌氧供需失衡,血小板进一步激活并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收缩,从而更加剧病理过程,此时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心绞痛和nstemi。nstami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血栓”,在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及凝血系

8、统活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在nstemi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3]。ctni、ck-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