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ID:30826913

大小:79.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1-03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_第1页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_第2页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_第3页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_第4页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摘要]中国有自己的法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法治实践的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法治实践是中国法治理论最重要的源泉,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必将催生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旨在从学术流派的角度对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理论进行理论概括和学术阐述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梳理中国法律发展历史,总结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实践,在国际视野下开拓创新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为人类法治建设走出一条新的具有普

2、遍意义的成功之路[关键词]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法治发展;法治实践长期以来,我们一谈到法学流派总是指向西方的法学流派,而很少提及中国有无法学流派及其如何形成的问题转型期的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广的法治实践,这场法治实践必将促进法治理论的创新和法学流派的形成在法治指数、司法透明指数以及电子政府发展指数等基础上,钱弘道等学者提出了“中国法治实践学派”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并已在学界引起了初步反响相关研究参见钱弘道《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正在形成》,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2月6H,第A07版;钱弘道《法治指数:法治中

3、国的探索和见证》,载《光明日报》2013年4月9日,第11版;李步云《法治实践学派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24日,第A08版;武树臣《法治实践呼唤法治实践学派》,第A08版;邱本《为中国法治建设寻找有效的方法、路径和技术》,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24日,第A08版,笔者对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深表认同为了深化其研究,本文从中国法治发展道路的角度对其加以进一步的论证为什么要讨论中国法治发展道路?这是因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人

4、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并指导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中国法治发展道路是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法治实践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将孕育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治理论,并催生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一、中国法治发展道路的文化根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在中国法律改

5、革的三十年里,法律制定与机构建设已经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水平[1]1,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法治发展道路是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文化,梁漱溟认为,“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罢了”[2]352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解决方式不同,那么其文化亦不同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孔孟儒学,“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它采取调和持中的态度中国形而上学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其中心思想就是调和,'‘其大意以为宇宙间实没有那绝对的、单的、

6、极端的、一偏的、不调和的事物”“凡是现出来的东西都是相对、双、中庸、平衡、调和一切的存在,都是如此”[2]444中国人遇到困难不像西方人那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式地去克服困难以前进,而是秉持“我不能运用身外之物去克服困难,但我可以调适自己的内心去适应困难”的理念向困难妥协中国文化反求诸己,是内向性的,是心性之学,目的是“克己复礼”所以中国文化特别强调“和”、"礼”、“中庸”、“不争”、“无讼”等价值观念尽管这种文化在专制社会常常为统治阶级所利用来麻痹人民,在历史上起过维护和延续专制统治的作用,但也因

7、之而使中国人不走极端,不能接受极端的宗教思想虽然中国也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但主要是儒释道,后三者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体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清静无为”等;佛教强调"隐忍”、“积善”、“不杀生”、“去恶从善”、“慈悲平等”、“自觉觉他”、“因果报应”、“普度众生”等这些核心价值观念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们在当代日益发挥着重要功能,对于保障人权、保护生态平衡、建设

8、和谐社会与维护世界和平等都有重要意义过去人们常常批判中国文化没有宗教因素,并认为这是中国一些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但其实正因如此,中国人不偏执、不侵略、不扩张、能宽容、尚和平利玛窦回答说:'‘我仔细地研究了中国长达四千年的历史,不得不承认我从未见到有这类征服的记载,也没有听说过他们扩张国界”:3]5920世纪30年代,罗素也指出,中国人能自由地追求符合人道的目标,而白种民族都迷恋于战争、掠夺和毁灭[4]197,并认为欧洲人的竞争、开发、永无平静、永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