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744162
大小:1.59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1-03
《高桥小学推进“教学新范式”工作的一些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桥小学推进“教学新范式”工作的一些思考与实践第一篇章:【理念更新】对于创立教学新范式,我们一直在路上。从2010年起,在萧山区教育局的极力倡导和区教研室的倾力指导下,各学段的学校都积极行动起来,根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大胆尝试、努力实践,总体来说,高中、初中要比小学做得更好,初、高中学校已建立起一套比较成熟的新范式课堂的操作模式,改变了平时印象中“沉闷、枯燥”的中学课堂,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展示,学得很活跃。初中的《导学新作业》已经修订成册、投入使用,预习已经成为初中生学习的常态,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让初中课堂变得开放了。相对而言
2、,小学似乎慢了一拍,从2011年下半年起部分小学开始尝试和推进“以学定教,教学生学”的教学新范式。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疑惑:那些课改成功的“名校”,如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江西武宁宁达中学、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等学校,都是清一色的初中或高中,对于学习能力还有待发展的小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孩子,教学新范式适合吗、可行吗?新范式的实行是否会让原本已经“活跃”的小学课堂变得难以掌控?各种形式的“教学导学案”都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是否增加了学生原已沉重的作业负担?学生的预习是否有效呢?又该如何反馈呢?或者怀疑会不会因为预习而减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吗?将学
3、习权利还给学生,少教多学,教师又该怎样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呢?……因为有这些疑问的存在,让我们变得不敢尝试,或者不敢将课改的步子迈得太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疑问,我想归根到底,这些问题的本源是我们没有弄清:“到底什么是教学新范式,到底什么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在践行教学新范式的过程,我们学校做了许多大胆地尝试,我们觉得教学新范式应该有这样的“三多”特征:1、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2、多给学生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3、多给学生一些独立练习的时间。要求和希望每个老师在学校推进教学新范式的过程,把这个“三多”作为每天需要自省的三个问题。再细细品味这“三多”
4、...特征,其实并没有多少新奇,无非是把我们一直强调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极大化”,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近一个世纪之前就主张“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主张教学合一,原因有三: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这样看来,教学新范式的理念并不“新”,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改变的勇气。下面我对教学新范式的“三多”特征进行重新解读:一、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们认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中的自主
5、探究两个方面。1、对于课前预习,我们学校提出了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课题方案,以学生课前预习为基点设计课堂教学,指的是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先行接触学习内容,自主探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教师以学生预习反馈信息为基础,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介等作出合理、有机的安排,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为什么要课前预习,往高了说,是为了学生做人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往低了说,是我们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做出调整,著
6、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一个道理,学生是有自求得知能力的。”省教研室张丰主任做过这样的调查,小学高段的学生学习状态大致分布如下:学生学习状态课前无需教师讲,学生便能自学掌握通过课堂学习,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课堂听课后,仍然没有学会如果老师不教,也能通过自学看懂掌握依靠老师的讲解帮助,才学懂掌握大致比例30%20%20%30%由此可见,教师的讲解只是部分学生学习掌握的必要条件,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如果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再施以必要的
7、指导,肯定比学生未充分预习,教师就全面讲解,要有效得多。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结构,张丰主任做过一个统计分析:预习环节教学环节复习环节目前的时间比例10%—20%40%—50%40%—50%...预习环节只占学生学习活动时间的10%—20%,在我们小学段可能会比这个比例还要更低一些,在这样的时间结构中,主要的问题在于因为学生预习的不充分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张丰主任认为合理的学生学习时间结构应该为三成预习、四成新学、三成复习(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会有差异),那么接下去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我们小学各年段、对于不同的学科、根据我们所教学生群体,我
8、们要多给学生一点课前预习的时间,那么占多少比例才是合适的、最有效的?在增加了的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