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口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ID:30637426

大小:18.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口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_第1页
口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_第2页
口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_第3页
口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_第4页
口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口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机制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向近端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是临床常见慢性难治性疾病之一。笔者自XX~XX年应用中药口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2、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参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占?004~XX年本科住院及门诊确诊病例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25~70岁,平均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结肠病变部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资料见表1。表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治疗方法治疗组参照中国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

3、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XX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大肠湿热型12例,给予芍药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9例,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8例,给予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7例,给予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味治疗;血瘀肠络型4例,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每日1剂,每日3次各180ml温服;用自拟复方八味灌肠液:黄柏15g,白头翁15g,苦参30g,地榆30g,槐花30g,石榴皮30g,白芍30g,防风15g,按处方比例浓煎,纱布过滤,装袋密封,

4、每日1剂,每次150ml保留灌肠。每4周为一观察疗程。对照组予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4~6g/d,分4次口服,症状缓解后2g/d,维持1年。甲硝唑,蒙脱石散6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4周为一观察疗程。疗效制定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XX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方、脉基本恢复正常;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症改善程度达2级以上,方脉基本正常;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

5、程度达2级以上;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改善达1级以上;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1级以上;便常规镜检红、白细胞数统计学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方法数据采用χ2及t检验。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6、.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对照组有13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但均为轻度不良反应,能耐受,均完成4周观察疗程,两组总不良反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讨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异常的免疫反应或正常免疫的失衡是UC发病的重要环节,治疗上基本以使用氨基水杨酸类、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为主,但这三类药物长期使用副作用多及停药后易复发的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制约了本病的治疗效果。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

7、,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医学中没有UC病名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观,UC急性活动期或初发型多类似于中医的“湿热痢”,而缓解期或慢性持续型则类似于中医“休息痢”、“久痢”或“虚寒痢”。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脾胃虚弱有关〖2〗。病机多为脾肾两虚,湿热阻滞大肠,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湿、热、瘀、毒雍滞大肠。正如明·《景岳全书·杂证谟·痢疾》中

8、指出:“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胃”,“脾肾虚弱之辈,但犯生冷极易作痢”,此乃对UC病因病机之最恰当描述。本研究将观察组病例,按照中医理论辨证分型为大肠湿热、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血瘀肠络,并给予标准化方剂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