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研究型教学理念”在《民法学》课程中的贯彻落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研究型教学理念”在《民法学》课程中的贯彻落实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的《民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正在由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向“研究型”模式转变。在此过程中,积极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并将其切实贯彻落实到课堂中去是当务之急。本文拟就如何在《民法学》课程的具体教学环节中贯彻落实“研究型教学理念”的问题做一简要分析,以期对相应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理
2、念;民法学;贯彻落实 所谓“研究型教学理念”,就是指以研究探索为主要特征的学习理念,变被动的“教”为主动的“学”,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探索中思考,在实践中领悟知识的原理和锻炼实际应用的能力。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民法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采取单一的“注入式教育”,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受到很大的压制。一定要把这个框框打破,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而要做到这点,必须深入贯彻“研究型教学理念”,要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要变革教
3、学方法由传统的“注入式教育”转变为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研究式教育”,要变革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在民法学课程教学中贯彻落实“研究型教学理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与研究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材形式和授课内容 不设定固定的教材,给开
4、课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权”,开课专题可以涉及某一课程的全部也可以是局部,具体内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掌握程度来灵活确定。 纵观现行的民法学教材,虽然体系、结构已经基本上成熟,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他的精力和兴趣是有限度的,大而全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只会让学生有一种泛泛的感觉。每个内容都知道一些但又不深入。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有“研究”的基础。笔者曾经在多个法学专业班级中做过调查,多数大二的学生对于大一时期学过的《民法总论》部分,基本上都没有了太深的印象,而民法总论是建构整个民法学体系的非常
5、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基础都没有打牢,又何谈后期的深入研究呢?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使教师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讨论,其效果也不会理想,因为学生所表述出来的观点很多是没有民法学基础的。 因而,在教材选择方面,不宜采取“唯书本论”,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应突出内容“少而精”的原则,不
6、宜面面俱到。 二、采用与研究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授课内容 以往的授课内容多是传授已有的或已成通论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只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即只知道“民法规定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还有,如果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情况与民法规定不完全一致时,又该怎样解决呢?学生通常都会很茫然。例如,关于行为能力的判断民法只规定了年龄和智力的标准,其中年龄也只规定了下限没有上限,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做出的许多民事行为如遗嘱行为,其效力经常会因行为能力而受到怀疑并引发纠纷。而这些内容在现有的课本中是无法学习到
7、的。所以,教师的授课必须要拓展到课本之外,必须与现实的生活密切联系。 另外,授课教师还应当注意授课内容的及时更新,教师的授课要符合不断发展的生活实际,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例如关于合同的效力问题,为何《民法通则》与《合同法》中的规定不尽相同,其区别就在于在合同领域增加了效力待定的合同类型,其背后的立法本意无非是为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充分的鼓励交易,尽可能的减少合同无效的几率,尽可能的保护交易的安全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
8、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三、采用与研究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授课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在授课的初期,仍应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因为涉及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熟悉过程。而在中期和后期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 参与教学的方式具体包括: 1.换位式授课方式,即学生讲课方式。学生通过在备课中对资料的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