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618713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在校本研训中拓展初中教师的成长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校本研训中拓展初中教师的成长之路 我校是一所纯初中校,教师专业发展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何促进每个学科的教师水平均衡发展?如何使教师的发展作用于学生的成长?这些是我们在校本研训中一直着力研究的重难点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校进行了十年的校本研训,应该说,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显著成效的。实践中,我们认为,校本研训的过程不应是直线式的延伸,也不应该是制作研训“快餐”,而是要不断进行积累并适当调整。校本研训应特别关注核心理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特别关注教师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的诊断与解决,特别关注让每个人在共同的价值取向基础上以自身的方式参与研训过程,特别关注
2、研训的过程对每一个参与者的发展价值。下面,谈谈近几年我校校本研训的探索与发展。 由单一型研训发展为系列型研训 我校的系列型研训有两个维度:一是年级阶段维度,按照学生年龄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各有相应的系列化研究;二是内容维度,依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活动与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包容性较大的研究系列。 案例1:走进初中起始课 2011年9月起,学校决定进行三轮“走进初中起始课”6的实践研究。届时,学校组织进行起始课专题总结会,通过问卷了解教师对起始课的认识、实施策略、困惑思考;通过视频点播,将公开课视频资源共享;通过典型发言鼓励教师总结实践经验,分享教学感
3、悟;通过深入讨论,反思学科教学框架、学科定位、学科内涵,以及教师素养,探索起始课教学的内涵。 系列活动中,不同教学经历的教师都要面对同一个话题。三年一轮的研究使每位教师成为起始课课型的研究者、参与者和实践者。不同水平的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尝试新的做法,实现新的突破。可以说,每个学科教师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会不断深化对于起始课本质的认识、实施的模式及达成的、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再由起始课课型的研究模式推动其他各类专题课型的研究。 案例2:为期三年的系列主题研修活动 2010年9月起,我校开展为期三年的主题为“教学目标的层级制定、实施与达成”系列研修活
4、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研究为中心,努力提高师生课堂生命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研修内容如下表所示: 学年研修主题 第一学年2010-2011学年教学目标的层级制定 第二学年2011-2012学年教学目标的实施(减少无效、低效环节) 第三学年2012-2013学年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标准与方式) 以上三个主题紧密关联,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割裂,只是每学年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6 三年来,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专题式校本研修活动,各学科制定了明确的课时分级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状态,研究了有效教学实施的重点环节。
5、 由任务型研训发展为常态型研训 校本研训应渗透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从而形成研究性的备课、研究性的教学设计、研究性的听评课等,使研训的意识和行为实现“内在化”。在研训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些临时性的、或阶段性的、或任务性的活动设计为持续周期更长,更加深入的研训活动,从而使研训的作用“去功利化”。 学校努力将“基本功培训展示活动”与常态工作做到“五个结合”:与新课标的学习落实相结合;与层级目标校本研修相结合;与团队内涵特色发展相结合;与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相结合;与促进教师课堂改进相结合。 “1+1”集体备课,落实基本功常态培训。“
6、1+1”,即将集体备课内容分为两个版块:一是常规备课。重点围绕学习研究新课标,落实新课标,开展层级目标研修活动,关注学生学法等方面。二是围绕基本功培训的要求开展组内培训。各组结合本组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从专业知识、教学专业技能、教学设计及实施与评价三个方面制定培训方案;做一个课件;写一份有质量、有评价、有建议的“听评课手记”。 我们认为,常态性研训不是想研究的时候就召集一批教师摆开架势,而是要内化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之中,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位教师都是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不是旁观者,在团队学习中不断发展自己,在个人成长中提升团队水平。6 由外促型研训
7、发展为自主型研训 学校的研训实践应该成为培养和孕育卓越教师的实践,成为促使教师不断自我更新的实践。一是养成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提高教师对时代变化、学生状态和教育变革的敏感性和研究兴趣。二是具有探索、创造的勇气和体悟、反思自身改革实践的能力。三是提高形成新的教育经验的自觉性,逐渐养成教育教学改革所需要的基本功和习惯。 案例3:备课组内案例研究课 所谓组内案例研究课,是指组内进行教师相互间约课、听课活动;教师们按照实际教学进度,约听某位教师的课,主讲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上课并及时同听课教师交流。组内公开课后,全组教师及时评
8、课并撰写教学案例分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