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学为本”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以学为本”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ID:30606698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如何“以学为本”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如何“以学为本”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如何“以学为本”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如何“以学为本”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如何“以学为本”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以学为本”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以学为本”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为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学生的需求、认知特征、能力倾向、学习准备四个方面进行学生特征的分析,来思考我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应,或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的特征,从而切实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为中心;学生特征分析  加涅是公认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认为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

2、用的过程,是主体参与并把信息加工建构的过程。为了这个过程主动和顺利的推进,我们的教学设计就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认知特征、能力倾向、学习准备,即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以及新旧知识衔接构建新知识网络的知识节点、能力节点,消除一些情感和认知障碍,从而才能够激发内在的认知动机,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准备条件,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发自觉的过程,真正的做到“以学为中心”,从而切实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如何进行学生特征分析呢,我仅从个人的角度提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学生特征分析之一:学生需求的内容分析5 

3、 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归纳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能够表现出来的学习需求是显性需求,而不能自觉表现的学习需求是隐性需求。显性需求主要表现为认知需求、情感需求、升学需求,隐性需求主要表现为问题解决、思维方式、学习策略的需求,简单即指学生对所存在的困难不能独立解决的时候提出的求助信息和要求。而发现学习需求的能力不仅在于发现学生的显性需求,更在于发现学生的隐性需求,并把隐性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  那如何将学生的隐性需求转化呈现出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及符合学科逻辑和学生思维逻辑的教学活动,在问题

4、的探究过程中促进生成,暴露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方式方法的不合理性,然后适时切入解决问题,即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下面我以高一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的教学实例阐述一下个人的一点浅显的分析。本节教学的主要流程如下:  1.在第一个活动进行中暴露出学生不会分析“风蚀显著”这个特征,适时抓住这个生成问题,引导学生回想乌兰“红彤彤的脸颊”进行分析,即让学生通过合适的情境活动发现自己有“思维的发展存在连续性障碍”的问题,即将隐性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我们的适时切入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2

5、.在第二个活动中学生人为原因的分析不够全面,暴露出高一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我们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引导学生使用划出关键词等学习方法。那为什么一定要创造这样的机会促使这样的生成呢?试想想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又有多少能听进去,能信这个方法有用?而在他遇到困难时,加以指导他试了有用必会深信此法,也愿意掌握并应用。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要“让学生主动的获取而非灌输”。5  二、学生特征分析之二:学生认知特征的内容与分析策略  1.主要内容  学生认知特征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此仅仅从认知

6、发展和认知差异角度分析学生认知特征(如下图表)。  2.认知发展和认知差异的内容剖析  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应该是从感知到想象,再到思维的发展。感知是学生认识的开始,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经验的主要形式。想象发展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和感性认识后,在人脑中形成新知识结构的过程。思维发展则是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是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  例如在必修三《认识地区》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常规教学方法是老师提供某区域的政区、地形、气候等要素图,然后设问引导学生分析。那我们何不改变下常规的做法

7、,先让学生自己来讲讲:从一个“地理人”的角度而言,你需要什么材料来认识这个区域并说明理由,然后我们再以重点要素为例让学生归纳分析的方法。最后再呈现预设的某区域的案例进行实际演练。这样做的目的第一个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感知真正的动起来,且学生讲的要比老师讲的多和易接受;第二个目的是促使学生联想旧知,进行想象发展,即让学生有了自己构建知识和方法的过程;第三个目的是通过最后一个“收”的环节,实现将思维转化为方法。可能有人认为这样做教学时间会多些,但却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5  第二方面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体现在认知方

8、式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提供不同的活性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快乐的发展,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的实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即构建的知识体系和推进活动的逻辑链条,既要否和学科知识逻辑,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同时还要重视认知差异,实现教育教学的公平性,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实现个体发展。  三、学生特征分析之三:学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