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离子”教学实践与反思

初中化学“离子”教学实践与反思

ID:3060134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初中化学“离子”教学实践与反思_第1页
初中化学“离子”教学实践与反思_第2页
初中化学“离子”教学实践与反思_第3页
初中化学“离子”教学实践与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离子”教学实践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化学“离子”教学实践与反思  摘要:本文中,笔者基于“离子”这一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为掌握而教”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教学实践;“为掌握而教”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69-1本单元基本属于初中化学的分水岭,大部分学生如果顺利掌握本单元的概念与内在联系,那么以后的学习就会很顺畅,反之则从此感觉化学很枯燥抽象,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本班31位同学,1/3左右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自学能力比较强,只有4名左右的学生在

2、教师给出提示而且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还不能完成大半学案内容。  一、教学目的要求(略)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刚上完体育课,(展示水)渴了要喝点水,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入手,让学生知道微观的粒子其实并不是抽象的,消除学习心理障碍。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4  师: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ppt,介绍下),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

3、依次向外最多有七层,电子就是在这些电子层上运动的。(展示PPT)  设计意图:核外电子的排布只是一个铺垫,但对于离子形成的认识却非常重要,对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结构决定性质等也很重要。所以我不遗余力地花了大量时间对该部分进行了理论研究。而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元素周期表分块涂了不同颜色,给学生以提示,在学案填空部分,第1、2题给予了明确的引导,后面逐步放手,期待在前面两题的基础上,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样,既发现了学生,又引领了学生。  3.离子的形成  师: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一样,金属钠也能在氯气中燃烧。(演

4、示实验)  设计意图:演示实验是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宏观现象的形成与微观粒子的变化有什么内在联系?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学生看书能懂的一定要看书,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然后用微观的知识解释宏观的现象,动画加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回到上课开始时学生的错误,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加深学生的理解。模仿钠离子、氯离子形成过程来分析铝离子、硫离子的形成过程,出错后再回归到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再练习,从感性到理性。4  4.总结  三、教学反思  “离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与元素的概念并接触了元素周期表之后的内容,比较抽象,本课教学设计的核

5、心,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运用“为掌握而教”的思想。布卢姆主张为掌握而教,其核心思想是“大多数学生(也是90%以上)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事物,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并且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那么在理论上,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只有相信这些,教师才可能摒弃错误的观念和做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期待所有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最终使大多数学生达到他们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为掌握而教也是一种教师学生观的重大转变。  “为掌握而教”的这种观点,也再一次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是人,教育之学是人学。在实际教学的

6、各个环节中,如果能处处基于学生的立场,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备课时,如果基于学生立场,就会充分地备学生,而不仅仅是备教材、备教法,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不仅仅依据教材,更要依据学生:一是学生已经有什么?他会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需要等角度去了解学生;二是学生还缺什么?在教学中,学生缺什么就补什么,教学总是从学生的缺失开始,从学生没有之处开始,总是以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为起点开始新的教学。4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基于学生立场,就会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切入点,同时,也会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

7、个体差异,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方法使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当然,在学生进步成长的同时,老师与学生一起也在共同进步成长。  在说课、观课、评课时,如果基于学生立场,就更能凸显从学生学得怎样的角度来观课评教,从学生获得发展与否来评价一堂课的有效与无效。  在反思教学时,如果基于学生立场,就会多从学生的角度反思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否则,一堂课再漂亮也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水。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师身上要体现为目中有人,教师心中装着学生是生本立场的体现,只有如此,才能时时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教学生所需,才能

8、把自己还原成学生,有学生思维,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  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