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学案导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ID:30599562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学案导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_第1页
“学案导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_第2页
“学案导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_第3页
“学案导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_第4页
“学案导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案导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案导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笔者曾经有这样一个困惑:“为什么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仍有很多学生听不明白。”自从尝试“学案导学”教学改革以来,渐渐醒悟:教师习惯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囫囵吞枣,不知其味,其实并没有真正地明白。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为例,阐述“学案导学”教学一些具体做法和认识。  一、“学案导学”教学的实践  1.“自主学习”环节  “自主学习”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是探究活动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可小觑。它帮助学生提前感知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所探

2、讨的核心问题。教师编制好学案后,提前印好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案上问题的引领下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此时,教师应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醒学生把课本中的重难点划出来,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看书,要求学生记下自己的问题与困惑。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批改部分学生的学案,获得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上课时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课堂讨论的针对性。  本环节设置了这样的一些简单小问题,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可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水的组成?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g氢气完全燃烧可产生多少水?设置这些小问题有两个目的:一是强化“6物质由

3、元素组成的”,物质的组成可用化学式表示;二是复习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强化“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有着固定的质量比关系”的思想,为接下来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做好铺垫。  2.“合作交流”环节  “合作交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碰撞点,是课堂学习与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能解决一节课的重难点。[1]学生经过课前的自主学习产生一些问题和困惑,且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产生的问题与困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课堂合作交流环节,这些思维活动开始产生碰撞,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可能在小组讨论中就解决掉了。但是,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与提示下才能解决。学生在

4、一次又一次的展示、交流、点评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做了对比,去伪存真,最终得出初步的结论。  例如,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氢动力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将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作为动力的汽车,1kg的氢气大约可使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100km。试想:18kg水分解所产生的氢气可使这种汽车跑多远?  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一是利用化学式(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二是利用化学方程式(H2O与H2的质量比关系)进行计算。这个问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可起到承上(利用化学式计算),启下(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作

5、用,实现两种计算方式的自然过渡。接着,引出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和规范格式。  3.“归纳总结”环节6  “归纳总结”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交汇点,通常总结与提炼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在此环节中教师对于共性问题进行释疑,主要以典型问题为案例讲清思路,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引导学生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本环节要求学生试着运用上述两种算法解答“加热分解158g高锰酸钾可以产生多少氧气?”学生在解答时发现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了。这个问题就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诱发学生思考:这两种算法,哪

6、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计算水产生的氢气质量时两种算法结果是一样的,而计算高锰酸钾产生氧气质量却不同了呢?实际上,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不难发现:在水分解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分解前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而在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与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却不等。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应用化学式计算某一产物质量时,反应物中相应元素必须全部转化为该产物,而应用方程式计算主要是依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关系,两种计算的原理是不同的,从而看出化学方程式计算运用的范围更广泛,真正理解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意义。  4.“拓展迁移”环节  “拓展迁移”是学生思维的发展点,主要以反馈练

7、习的形式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适当迁移。此环节的反馈练习必须精挑细选,既要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要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在将新知识融入学生的个体认知结构的同时,形成学生的个体创新能力。  本环节中设置了这样两道题:6  (1)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与水反应,反应方程式:2CaO2+2H2O=2Ca(OH)2+O2↑。称取过氧化钙样品2.0g,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224mL氧气(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通过计算说明该过氧化钙样品是否纯净。  (2)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4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

8、氧气,其加热过程剩余固体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下表:  ①该过程产生的氧气多少?  ②249g固体物质中含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