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戴望舒的《雨巷》

重读戴望舒的《雨巷》

ID:30570819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1

重读戴望舒的《雨巷》_第1页
重读戴望舒的《雨巷》_第2页
重读戴望舒的《雨巷》_第3页
重读戴望舒的《雨巷》_第4页
重读戴望舒的《雨巷》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读戴望舒的《雨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读戴望舒的《雨巷》  内容摘要:《雨巷》是经典文学作品,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方式。本文基于作者的经历,立足于文本本身特定的语境,并设身处地地贴近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在尽量还原诗人创作时的情境下解读文本,以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雨巷重读意蕴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7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

2、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每当读起这首诗,我都会不由得沉浸于遐想中:烟雨朦胧的雨巷,飘动的油纸伞下,隐约淡雅的背影里,那悠悠的愁绪。遐想过后,似乎又有新的感悟。只是,这种感悟有时候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应该就是经典文学作品清香常在,经久不衰的魅力吧。为此,写下这些文字以谈谈重读经典后的感悟。  《雨巷》写于1927年的一个夏天,最初发表于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9卷第8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自从发表《雨巷》后,戴望舒便以“雨巷诗人”闻名

3、于文坛。只是诗人自己都可能没有预料到:这首诗问世后,尤其是在入选高中语文必修课文后,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解读与争论。也许是因为这首诗的朦胧性,故而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方式。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解读方式,都应该基于作者的生平经历,立足于文本本身特定的语境,并设身处地地贴近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尽量还原诗人创作时的情境。为此,要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我们得先走近诗人,认识诗人。7  诗人戴望舒出生于杭州大塔儿巷。这些小巷都铺着青石板,东西蜿蜒,南北贯通。小学中学阶段的诗人戴望舒就穿梭于这些小巷间。于是,小巷便在诗人的记忆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也为诗人以

4、后的创作做了灵感的准备。1923年秋天,诗人赴上海求学,后加入了共青团。与那个时代的许多进步青年一样,怀着无限的热情投入革命激流中。然而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白色恐怖随即弥漫开来,诗人也成了被通缉的对象。现实的残酷迫使他暂时躲避于松江施蛰存的家中。在这期间,他爱上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爱情算是他人生低谷中的慰藉吧。然而,小时候因患上天花而残留于脸上的疤痕使恋爱中的他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于是,他的爱情充满了波折。这一年诗人22岁,这是一个怎样的年纪?  其实,这是一个尴尬的年纪。原因在于:其一,在那样一个黑暗动乱的年代里,他的事业

5、没有着落。其二,在青春躁动的时期里,他的感情不但没有依托,反而陷入了情感的漩涡。在人生灰暗的岁月里,他低沉倾诉无人聆听,于是有了“人间伴我是孤苦,白昼给我是寂寥”的感叹。当孤独、烦忧悄悄闯入心底的时候,怎么办?于是,诗人戴望舒便走进了雨巷。那么他走进雨巷想干什么呢?是为了写诗吗?我想,诗人自己也恐怕难以回答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诗人为了排遣心中的寂寥与烦忧。所以他在雨巷中只是漫无目的地散散步。但他的散步并不是为了写诗而散步,相反因为散步而让心境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然流露,最终撩动了灵感。这样一来,便还原了诗人当时的创作情境。只

6、有还原了诗人当时的创作情境,才能更好地体悟诗人当时的心境,从而理解诗中朦胧的意蕴。7  有了这点认识后,再来探讨这首诗隐藏的意蕴。可能有人会问,《雨巷》这首诗到底在表达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哪怕是诗人戴望舒他本人一时也难以给一个标准的定论。正如他自己曾经说的,“诗本身就是一个生物,而不是无生物”。诗人在特定的情境中创作诗的瞬间也就赋予了它生命。哪怕诗人自己重述过去,也难以再现那瞬间的念想和思绪。所以,诗的美贵在于主题意蕴的多样性,给读者提供一个能充分地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鉴赏者又何必非要一个标准的定论呢?“一

7、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于这样的朦胧诗,就更应该允许意蕴的多样性。但不管怎样的多样性,作为读者都应立足于文本本身特定的语境,并设身处地地贴近诗人创作时的心境,用心去体悟,而不是囿于各种表面形式化的鉴赏方法而机械地去肢解文本。  于是,有读者说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象征着美好的理想在黑暗的现实中逐渐地走向幻灭,象征着一个热血青年追逐梦想不得而在痛苦地呻吟。而“雨巷”象征着黑暗的现实,黑暗的现实又是那样般的“悠长悠长”。而“我”象征着追求理想的青年,“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理想,丁香姑娘的“走近,飘过,最终走尽雨巷”就是象

8、征着美好理想的幻灭。这种象征意义,放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是有其合理因素的。因为,诗人戴望舒创作此诗的时候,正处在一个黑暗动乱,理想幻灭,革命受挫的艰难时期。那个时候,因为残酷的现实,他暂时不得不脱离了革命群体而避居于施蛰存家。在这样的人生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