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757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关注课堂教学 促进语感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注课堂教学促进语感生成 2011年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要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基于这一些,加强语感训练,培养语感的能力,已成为势在必行。以下浅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语感生成的几点做法: 一、在品读中,培养语感 2011年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凡
2、语文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读的重要性,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古人读书,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老老实实地读抄默背,不断反刍,融会、自悟,不断丰富、充实、提高。积累多了,融会贯通了,阅读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这是一个潜滋暗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样做是确有成效的。对此,巴金深有体会:“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文章的调了。”4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经过精心挑选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反复诵读,背诵下来。但绝不是单靠死
3、记硬背去积累,而是维系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有些千古名句,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诗句,学生开始对它的理解并不一定很深,但是却能时时出现在脑际,成诵于嘴边。慢慢地品味其中的含义,有时甚至可能在一个灵感的催促下顿悟其义。因而,多读多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在视听中,促发语感 良好语感的形成除了诵读感悟外,还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以达到促进语感生成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万里长城》一课时,可出示长城的全貌、概貌,学生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其蜿蜒盘旋
4、,气魄雄伟的气势。当学生看到图片显示的长城巨龙般的身躯时,他们被长城的气魄震撼了,有的同学甚至发出了轻声惊叹。此时,一幅幅画已诱发了学生的感情,为他们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学生在强烈的情感驱使下,心弦也被拔动了。学生能更主动地去意会其中的民族之魂,以及长城是中华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的隐含的意象。而这种直观性是任何教学语言也无法做到的。又如:《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这一课“潮来之时”一段,我让学生先观看潮来时气势磅礴的录像,听潮水奔腾拍岸的声音,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
5、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三、在想象中,丰富语感4 叶圣陶先生曾提及,鉴赏文学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从文字领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因而,激活学生的想象对丰富语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鼓励学生“走进”插图,展开想象,想象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看了画中景,变静止为运动,变无声为有声;并结合课文描述,把画外意与画中景联系起来,
6、学生们必定神思飞扬,浮想联翩,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延伸,让内容更丰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感悟能力。 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飞夺”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抢时间,与敌人的援兵斗;二是攻天险,与守桥的敌人斗。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红军是怎么做的,启发学生想象,通过想象体会到夺桥的“难”和红军的“勇”。在“抢时间”一段启发学生: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距离泸定桥还有240里,这个任务怎样完成?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冒雨急行军,是怎样的困难情景?在“攻天险”一段,我这样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英雄们“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是怎样的形象?“像箭一般穿过
7、熊熊大火”又是怎样的形象?通过启发想象,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并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引起感情的共鸣,达到深化学生语感之目的。 四、在体验中,激活语感 生活体验是语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4一定的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离开了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是苍白的。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类似的情感体验,领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学生的情感才与作者的情感找到了相通之处,产生了共鸣,从而促进语感生成。正如,感受过时间一去不复返
8、,才能领会朱自清的《匆匆》的意境美。在读课文时,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