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6605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初探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怎样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形势下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积极更新自己的观念,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踊跃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不同的学生由于年龄、生理特征的差异以致掌握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区别,传统“一刀切”教学方法是导致大批物理“差生”的根本原因。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教育的个性化。分层教学是“着眼于与学生可持续性、良性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
2、教学实施策略。笔者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同一个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在探索中体会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注重“导”4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收获成功,得到激励。分层教学是一种区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
3、体差异采用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分层教学旨在探索以集体教学为基础的新的教学形式,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两种形式之间构筑一座桥梁,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为思维倾向、知识层次不一的学生创建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活动环境。 二、分层教学的策略 1.学生的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从八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对物理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和内在潜力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划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物理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潜力极大,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
4、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扶一把,给予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应慢,在学习上有障碍,有的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懒于动手,懒于动脑,缺少家庭辅导,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然后再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A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C层次的学生一到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实验操作、疑问的解答等。但是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如此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
5、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4 2.布置作业的分层。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次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C层学生,难度较低,但作业量不可太少,以模仿性和基础性的题为主,尽可能一个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对A层学生可减少一些重复性作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B层学生介于两者之间,作业有难有易。同时要求B层学生完成A层学生的要求,鼓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和C层学生选做B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另外可以通过每日一题的形式,按题目难易程
6、度布置三道习题,让各层学生有选择地做,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各层次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的关键。为了合理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师可编写精细的、合理的、形式多样和富有“挑战性”的预习提纲,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合理的由易到难的递进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地营造宽松的民主气氛,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思考问题,协作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进入自主思维状态中。教师应在指导中了解信息,对学生的研究给予点拨和鼓励,并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如在滑轮的教学过程
7、中,根据学生自编、自选的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组讨论题,以实现不同的目标。 1.想一想:小明家买了一套四楼住房,装修时由于楼梯不够宽,长木料不能通过楼梯运上楼,你能想一想办法帮他把木料运上楼吗? 2.猜一猜:一天,小明和同学在玩,他看到旁边有一辆摩托车,他说:“我能轻松地用绳把摩托车拉起来。”其他同学都不相信,你们说小明能把摩托车拉起来吗? 3.试一试:利用滑轮拉起物体时,怎样拉更省力呢?试一下,给出你的结论。4 4.论一论: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利用了滑轮,对这些物品利用了滑轮的哪些特点展开研究和论述。 5.做一做:一个小女生能把
8、两个大男生拉倒,你相信吗?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设法做如下实验:取两根较光滑的木棍,把绳子的一端系在其中一根木棍上,再把绳子依次绕过木棍,请两位男同学相距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