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朗读课的几点思考

有关朗读课的几点思考

ID:30543965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有关朗读课的几点思考_第1页
有关朗读课的几点思考_第2页
有关朗读课的几点思考_第3页
有关朗读课的几点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有关朗读课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关朗读课的几点思考  朗读课,一种最简单也最难操作的课型。说它简单,是因为不就是读嘛,五花八门地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一个人读、小组读、齐读……说它难,是因为朗读课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读实现赏的目的,通过读提升思的能力,绝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读的层面。  长期以来,朗读课往往被所谓的不同名堂的课代替,美其名曰“教改”,你不记得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那个老先生摇头晃脑地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情景了吗?朗读课似乎是传统的课型,在教改的新潮里,它显得陈旧、土气。如果是公开课,坐那么多专家,教师就那么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

2、似乎很肤浅。于是乎,朗读课无论是平时还是公开都不被看好,被遗弃在某个角落里一天天沉寂下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中提出的第一点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高中课程标准强调: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为了督促朗读教学的实施,课程标准甚至提出了对“朗读、默读的评价”要求:4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

3、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在新的理念指导下,高中语文课本的编写都从不同侧重上加强了朗读的要求,以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为例:  必修一:  第一单元:诗歌单元  单元提示里有“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这样的要求。  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  单元提示里明确提出“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  必修二:  第一单元:写景抒情散文  单元提示提出“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求反复朗

4、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的学法指导。  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反复朗读这些优美的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清朝的姚鼐说过:“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4看来学习古文,朗读更是重要。既然编者的意图如此明显,朗读又这么重要,我们就有必要研究朗读课的课型,把朗读落到实处,而不是只有教师的讲析。  朗

5、读课就是以朗读这一活动为主线,辅之以美读、教读、赏读、品读等活动的课型。朗读是基础,是对文章感性的解读,上课之初让学生读或者教师范读,让其他学生感受课文中的形象,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表达意图。在诗歌和散文的教学中,这一环节尤其适用,例如,在教读《雨巷》的时候,教师用恰当的语气和节奏美读,学生是很容易就感知到诗歌中的忧伤、惆怅、失落等情感的,散文《荷塘月色》更是如此,教师的美读可以让学生完全沉浸在一个优美的意境当中:淡淡的月光,朦胧的月色,静谧祥和的荷塘……  美读是对掌握朗读水平的人而言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师指导如

6、何朗读以及朗读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教读。单纯的理论指导是晦涩的,结合课文这一载体,朗读就变得有声有色了,文学作品里的分角色朗读有以一当十的作用,教师通过平时的观察挑几个学生起来读,读完其他学生就可以准确把握人物性格,而小说教学中,人物形象是重头戏。4  美读、教读之后是赏读。赏读过程是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的悟性不同,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就不同,到底用怎样的情感朗读适合某篇文章,分小组讨论探究,而这个讨论、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文章的分析和思考。任何时候,思考是不能缺席的,尤其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当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7、。再如,教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文章很长,让学生通读之后,教师把文中一些疑难词语找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鲁迅的真正写作意图。这样,教师很轻松地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主旨,突破了疑难语句这一难点。再如,教《再别康桥》这一课时,一位学生读得很忧伤,很低沉,原因是她认为离别就应该是忧伤的、难过的,经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这首诗里还有喜爱、眷恋之情。  品读是更高意义上的朗读,是通过反复朗读来不断揣摩、品味的过程。品读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品字、词、句的准确运用,从而体味词美、句美;可以是品写作技巧的巧妙结合,从而

8、体味不同的写作技巧带来的不同效果;可以是品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体味作品的深刻意蕴;可以是品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体味写作中的匠心独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这句至理名言我们没有忘,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操作而已。的确,朗读法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