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3487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文言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言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块比较顽固的阵地。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对农村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文言文的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正如钱梦龙所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依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紧紧围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这个高效课堂的中心,实现文言文课堂中学生的高效学习呢? 一、教育学生充分认识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文言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淘洗,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
2、人文精神,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完整而有序地保存了我国五千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许多优秀的作品文辞兼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诸多的教育意义。学习文言文是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增强了解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 其次,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是“源”;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流”。两者是同一种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不是两种语言。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在运用。所以,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提高语文水平。 二、带领学生感受文言文学习的魅力5 在文言文教学中,充分展示古典文学
3、作品的魅力,以其崇高的文学艺术魅力来吸引中学生走入古典文学作品的神圣殿堂。 (一)引导阅读,体会诵读之美 古人在学习方法上早就总结出了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汉语音意结合的特点决定了文言文就是一种鲜活的语言,许多文言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感情充沛,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只有通过诵读这种最生动、最鲜活的教学方式学生才有可能建立语感上的联系,理解各句之间的关系。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一咏三叹,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流露的低回哀婉,韩愈的《马说》中一句“天下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更叫人思绪万千。这些文章只是反复诵读其音乐美就令人心醉。只是不要让诵读,流于
4、形式,成为疏通字词的途径或应付考试默写的无奈之举。这样我们在学习文言文中便错失一片风光。 (二)合作发现,体验探究之美 文言文中的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古今字义异同、词性变化活用、一字多义、多字一义的现象,还有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共同整理总结,这样学生再学习其他文言文时,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提高自学能力。如学习《桃花源记》时,一个小组把“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断句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和课文的断句比较,这个小组的断句有道理,也合理,由此可见学生在用脑思考,自己在琢磨,读懂了文言文。在九年级学习《出师表》和《隆中对》这两篇课文时,
5、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了《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感受与辨别历史、文学作品与影视剧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式有何不同。如果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在诸如此类的探究活动中一定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相信我们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珍视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一定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古为今用,感受穿越之美 文言文是古典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美葩,许多文言文文质兼美,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丰富着我们的思想,给我们美的享受。所以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对一些篇目中的精彩片断,我们可以拿来作写作素材,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智,为故事
6、设计结局,有时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一番唇枪舌战。如《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这类文章,教师可将全班分组,推出组长,组内协商解决编剧、导演、道具、演员等问题,然后各司其职、着手准备。在课堂上留出小组编写剧本的时间,其他活动均在课下,学生自主安排。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埋头苦读,忙得不亦乐乎,却还乐此不疲。在学生演出的掌声、笑声中,学生们既掌握了文意,又体会出了人物复杂细腻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理解,更与文中的历史人物经历了一次美的穿越。 三、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
7、,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好习惯。”这句话对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同样适用。学生要想在课堂上高效学习,必须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 (一)提前预习的好习惯5 农村学生到初中之后才整单元的接触文言文,而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常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异读等复杂情况。所以,提前预习十分必要。而教师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预习首先需要读准字音,其次要注意断句、停顿。要边阅读边动笔,在课本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圈、点、批、画。在预习时要求他们发现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并通过预习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二)经常诵读的好习惯 宋代朱熹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