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2387
大小:11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31
《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利用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学习错误”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作为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灵活处理,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甚至还要“诱导错误”“故意错误”,因为错误它也很精彩! 关键词:“错误”资源开发;课堂教学;小学数学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会经过从片面到完整、从错误到完善的过程。看错了,听错了,说错了,写错了,记错了,算错了,想错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谁没有和这些错误打过交道呢?难怪有人这样说:“教室就
2、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但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害怕学生出错,在面对错误时选择的是隐藏、回避,甚至不给学生出错的机会;有的教师则把错误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一个教学时机,不但不回避,甚至还主动预设错误,使学生在对错误的剖析过程中不断成熟。这正折射出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与教育智慧。 如果教师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通过错误发现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充分利用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意的探索与实践。 一、学生“学习错误”形成原因分析8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
3、注重对错误的订正过程,忽视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分析。实际上,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有效发挥错误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践工作中,我觉得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和心理方面的疏漏。 1.从知识的形成规律分析 (1)知识遗忘产生错误。小学生受其年龄限制在学习新知识后,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相对较快。而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为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的编排上,许多内容都是分几个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年级出现。如万以内数的加法的教学,在低段完成“20以内的加法”,高段在此基础上完成“100以内数的加法”。学生在
4、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因为遗忘而产生知识“断裂”,势必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迁移,必将产生错误。 (2)语言不理解产生错误。小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还有限,经常因语言理解能力发展不完善而产生错误。这种现象在低年级中较普遍,例如:判断“数字6顺数在第六倒数在第四”这句话的对错时,学生受理解能力的限制,凭表面文字判断而产生错误。 (3)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心理学认为前面学习的知识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这是前摄抑制;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反过来干扰,这是后摄抑制。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受到新旧知识的前后抑制,产生错误。例如:7×6+5学生做成7×(6+5);而7+6×5学生容易做成(7+6)×5。
5、8 2.从学生的心理原因分析 (1)强视觉信息刺激产生错误。心理学家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约80%来源于视觉,约14%来源于听觉,而触觉、嗅觉、味觉为人类获取的信息仅约为6%。可见视觉对人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一种感觉所不能比拟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知觉对象的各个部分对大脑的刺激具有强弱的差别。强知觉对象往往会抑制弱知觉对象在大脑中产生的兴奋,造成对弱知觉对象的遗忘而产生错误。例如在计算类似(65+75×21)×(25÷5)-5这样的题时,学生常常会因为前部分(强知觉对象)较复杂,而忘记计算后面的5(弱知觉对象)。 (2)思维定式产生的错误。学生的思维定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心理准
6、备状态。它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思维定势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就能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当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错误。例如低年级学生解答“男生有25人,比女生多7人,女生有几人?”时,往往会受到“多就加”的思维定势而产生错误。 (3)忽略细节产生错误。从心理学上分析,当人的感觉器官受到某一强刺激的持续作用时,神经中枢就产生相当稳定的、集中的兴奋区,形成优势兴奋中心。由于优势原则的影响,在解题时,常常会忽略细节而产生错误。如学生在计算50×25+75×23时,看到25和75之后“灵感突发”,认为可以凑成100简便计算,忽视了计算顺序而造成错误。 二
7、、教师对待“学习错误”现状透析 “学习错误”,是小学生学习成长必然出现的客观产物,“错误”8中,隐藏着许多巧拨妙引、变错为正的良好教学契机。但绝大多数教师对“错误”避之不及。“学习错误”的动态资源,成了绝对浪费。 现状一:追求流畅,害怕“错误” 很多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顺理成章”、“天衣无缝”。由于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完善,看待问题不全面,再加上智力发展存在差异,在学习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