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文类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启迪

美国人文类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启迪

ID:30541994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31

美国人文类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启迪_第1页
美国人文类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启迪_第2页
美国人文类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启迪_第3页
美国人文类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启迪_第4页
美国人文类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启迪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国人文类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启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美国人文类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启迪  摘要:英、美等国是通识教育的发源地,相关理论与实践都比较成熟。人文类课程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通识教育中人文类通识课程的内容,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文类;通识教育;美国经验;国际化人才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158-03  关于“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博雅教育”,有学者认

2、为,西方院校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不是最早出现的,最早提到的类似观念是“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现在翻译成“文雅教育”或“博雅教育”;也有研究者认为,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自由教育最初是排斥那些‘形而下’的具有职业教育内涵的教育的,是针对贵族子弟的自由七艺教育,内涵不断发展。而通识教育最初就包括强调职业训练的内容和心灵的培养。自由教育涵盖了教育的总体,注重的是对个体自由心智(FreeMind)的启发与能力的培养,因此专业教育中也同样可以体现心智教育理念和要求,

3、可以把通识教育看作自由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8。后者通过对两个概念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知识一般包括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不管是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主要探索的本质内涵是人类精神的自由、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严、生活的价值、资源的善用、宇宙的和谐等,这是通识教育的精神”。虽然各类知识对于培养健全的人都是必要的,但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却都出现过偏重某一类知识的现象,工业时代之前重视哲学、神学等人文学科,工业时代转而重视理工科知识。当发现科技高速发展不能解决精神匮乏

4、、道德缺失、心灵空虚等问题时,又开始重视人文知识的价值。  人文学科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在美国学界,“人文学科尤指一思想方法,学术范畴。人文学科之科目从经典著作研究到分析当代问题不等;研究方法包括个别的学科研究及综合科际研究两方面。人文学科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哲学、语言、语言学、文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比较宗教,以及以历史和哲学方法为研究进路之社会科学;而最后一类则包括政治理论、国际关系及其他关注问题之‘质’及价值多于关注其研究方法之科目”8。美国人文学科国家基金会对人文学科

5、内涵的这一看法,代表了当代美国对人文学科的认识。人文学科的范围较广,除了我们通常认为的语言、哲学、宗教等人文学科,甚至包括使用人文学科方法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等。人文学科通识教育的内容是随着通识教育观念的演化而发展的。在自由教育早期,提倡的是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里的文法、修辞、逻辑和音乐,属于人文类内容。1829年,美国学者帕卡德提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应该修读古典语文、文学等公共课程,并称之为通识教育。很明显,古典语文和文学是典型的人文学科课程。1943年,哈佛大学的JamesBryantCona

6、nt基于对大学教育的功能和社会定位、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考,任命了一个“自由社会中通识教育的目标”委员会,对通识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历时两年形成了名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inAFreeSociety)的报告。该报告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有效思考、清晰的沟通思想、做适当明确的判断和辨识普遍性价值等四种能力的人。在该报告规定的大学毕业最低修读的16科中,通识教育占6科,人文、社会和自然等三大领域中的每个领域最少占这6科中的一科。其中,人文领域必须选修“文学经典名

7、著”(GreatTextsofLiterature)。此外,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文学、美术、哲学、音乐等。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第二个时期始于博克(DerekBok)校长。他认为,通识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获取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在他的支持下,1974年,哈佛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Rosovsk)组成7人工作小组,对大学教育进行全面研究。其研究报告即《核心课程报告》,主张用核心课程代替原来的通识课程。该计划试行4年后,于1982年在全校施行。该报告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文学与

8、艺术、历史研究、社会分析及推理、科学和外国文学等五类。这些课程目标是方法论的掌握和共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学科交叉,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写作以及批判能力的培养。8  在此基础上,哈佛大学不断丰富调、整通识课程的内容,人文类课程也在不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