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541371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第三只眼看新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三只眼看新闻 在众多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中,《别了,不列颠尼亚》以其独特的视角,隽永的语言,厚重的历史纵深感独树一帜,荣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为报道重大历史事件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在重点报道英方撤离的同时,还在字里行间透射出意蕴丰厚的外交深意,给本篇新闻稿涂抹一层亮丽的色彩,令人深思回味。 一、港督府的改扩建:建筑变迁中的殖民色彩 “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港督府)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港督府的改扩建,有公务增多的原因,也和港督的生活
2、习惯、个人喜恶有关。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另外的考量呢?5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后,将花园道、上亚厘毕道至己连拿道的山坡划为政府山,在此建立殖民地行政中心。港督府位于上亚厘毕道,最初是一座带有英伦风格的楼宇。港督府远眺维多利亚港,俯瞰中区景致;下达政府总署、圣约翰座堂,旁为金钟域多利军营,后为动植物公园。港督府的布局充分反映了英国人的工作习惯与生活模式。1941年至1945年日本占领时期,总督矶谷廉介加建了中央日式塔楼,修改了石柱墙饰,装设了日式趟门和榻榻米台,将建筑屋顶改为日式瓦顶,淡化了建筑的
3、欧陆风格,使港督府变成了一座具有东洋特色的府第。二战结束后,港督杨慕琦于1946年迁回官邸,拆除了日式装置,改建成睡房和浴室;港督葛量洪加装了壁炉,增建了露台;港督麦理浩更换了屋顶,安装了中央空调。港督府遂成为日式建筑与英伦风格杂糅、古典风情与现代潮流并存的建筑。港督府建筑的变化,意味着殖民者的更替;殖民者的更替,又带来了港督府建筑的变化。港督府建筑的变迁,是殖民者主宰香港的强硬宣告,是殖民国拥有香港治权的另类显示。港督府不仅仅是殖民者的行政中心,也是殖民的显著标志;港督府不是普通的建筑,是香港百
4、年沧桑的历史见证人。 二、英军添马舰军营升起的五星红旗:国家主权的强力宣示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主权的宣告,为何要升起“两面”五星红旗?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的五星红旗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吗? 香港驻军问题,是中英谈判后期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中英双方对此理解不一。英方认为,中国在香港驻军,会引起香港市民的不安。香港与中国大陆相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必要武力进城,英方的如意算盘是“
5、以主权换治权”。香港亲英势力也遥相呼应,纷纷对中国驻军表示遗憾。面对挑战,邓小平针锋相对,予以反击:“我国在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之后,中国政府有权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领土!”(《会见港澳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和出席六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委员的谈话》,《人民日报》1984年5月26日)“除了在香港驻军外,中国还有什么能够体现对香港行使主权呢?”5(《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6、》,《邓小平文选》第3卷75页)军权,是国家主权的核心组成部分;军队,是国家主权最坚强的保障。添马舰营区升起的五星红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的象征,也是对英国当局“以主权换治权”的有力回击,它与中英交接仪式上升起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是对国家主权的强力宣示。 三、即将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最后的尴尬之旅 “……,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英方为何选择一艘即将退役的游轮来接载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这种选择有什么意味深长的地方吗? “不列颠尼亚”
7、号是以豪华著称的英国皇家游轮。1953年4月下水,1997年11月退役,长125米,宽16米,重5800吨,是当代世界最大的私人游轮。“不列颠尼亚”号曾造访135个国家,600多个港口,在海上风光了近半个世界。如今,在夕阳的残照中,这艘标志着大英帝国昔日雄风和皇室尊贵的游轮将完成它最后一次航行,并给大英帝国在香港156年的殖民统治划上句号。“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之旅就是英国结束对香港的管治、交回香港主权之旅,这无疑使“不列颠尼亚”号多了几许尴尬。曾经风光无限,代表着强大与尊贵的皇家游轮在与英国的政
8、要们共同见证了令英方极具挫败感的主权交接仪式,见证了英国殖民在东方的最后瓦解,见证了一个强大中国的力量之后,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耻辱和失败的烙印。也许,在英国人看来,随着“不列颠尼亚”号的退役,这段耻辱和失败也将“退役”5,借一艘游轮的退役来抹去这一段耻辱和失败不失为一种巧妙而高明的选择。但我想说,皇家游轮的尴尬之旅虽然结束了,但耻辱和失败的印记不会轻易消失。英国人应该正视历史,反思历史,才能把握现在,走向未来。 四、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帝国覆灭的象征 作为新闻稿的结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