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美字进行《蒹葭》教学

抓住美字进行《蒹葭》教学

ID:30539805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抓住美字进行《蒹葭》教学_第1页
抓住美字进行《蒹葭》教学_第2页
抓住美字进行《蒹葭》教学_第3页
抓住美字进行《蒹葭》教学_第4页
抓住美字进行《蒹葭》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抓住美字进行《蒹葭》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抓住美字进行《蒹葭》教学  内容摘要:《蒹葭》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有很多美的元素,可以以赏析这首诗的“美”作为切入点,进行《蒹葭》教学。  关键词:“美”《蒹葭》教学  《蒹葭》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有很多美的元素,比如她的旋律是美的,她的意境是美的,她的语言是美的,还有伊人的形象是美的,诗歌的情感是美的……如果我们教学能抓住这些美的元素,以这些美的元素的品读赏析为重点,我们的学生就容易沉浸在这一片美的世界中流连忘返,从而轻松的实现各项教学目标,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首先要解决基础的文言知识和对诗的内容的大致理解,之后让学生自己充分品味朗

2、读这首诗,并让学生用一个字来回答品味赏析后的直觉感受,当大多数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出这个“美”字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发问,这首诗美在哪里?学生又七嘴八舌的说出了上述各种美的元素,这时候,老师再明确告诉学生这首诗的学习重点――“美”(板书),赏析《蒹葭》的美。  一.品味赏析《蒹葭》的音乐美6  为了让学生体验《蒹葭》的音乐美,我首先请了两名学生起来朗读这首诗,然后自己声情并茂地范读这首诗,学生比较朗读效果后,自然会感觉到这首诗的旋律和音乐效果。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对诗的旋律美、音乐美有更为强烈的认识,我又让学生欣赏台湾女作家琼瑶在此诗基础上改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歌曲。  在学生

3、为《蒹葭》诗的旋律感到震撼,为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感到陶醉的时候,师生再来共同探讨这首诗音乐美产生的原因就显得顺理成章,然后依次分析此首诗的押韵、使用叠词、重章叠句等手法,学生就会对这些手法的作用有较深的感悟。这样教学,一方面对《诗经》的艺术特征有了一个具体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和老师容易形成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品味赏析《蒹葭》的意境美  品味赏析《蒹葭》的意境美,我重点抓住两点,一是让学生感受诗的情景交融之美,一是让学生品味意境的朦胧美。  在具体赏析之前,我首先用白话描述诗的意境: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

4、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她)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她)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伊人宛在,觅之无踪”,但其身影又在眼前不时闪现晃动,时远时近,时隐时现,时有时无,闪烁不定。此情此景又使这位追求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  让学生自己看着诗聆听品味,之后回答这种意境美在哪儿,自然引入到意境美的欣赏。  (一)情景交融之美6  感受这种意境特征,我主要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是与学生共同品味这首诗中的情感,学生在初步

5、理解诗歌内容后,很容易说出主人公的情感,即执著、坚贞不渝的对伊人思念向往之情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之感。捕捉到诗歌的情感后,紧接着让学生说出这种情感是怎样感受到的,引领学生走进诗的世界,走进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一起感受这种情感的真挚和美妙,共同体验“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追寻的艰难,“白露为霜”、“白露未?”、“白露未已”追寻时间的漫长,和“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追寻未果的惆怅失望。对这种惆怅失望,还引用清代学者陈启源《毛诗稽古篇》中评价:“夫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惟其慕悦益至

6、,而可见不可求,则失望怅惘愈甚”,并结合学生自己的人生实际,升华对这种感情的体悟:我们在追求一种美好事物之时,都体验过这种心情,越得不到的东西,我们越喜欢,越喜欢,那种得不到的失望感也就越浓重。  第二步与学生共同体味诗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引入这一话题,用这样一句引语:外在的行为往往是内心情感的折射,诗人的情感除了可以通过外在行为来表现之外,还可以借景物来抒发,所以才有“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名言。在《蒹葭》这首诗中,诗人也用景物描写来烘托自己的情感,大家大声读出来这几句诗。  学生共同读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几句诗后,我一方

7、面告诉学生这就是《诗经》的6起兴手法,另一方面着重和学生探讨蒹葭秋水结合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特定意义和诗歌选择这两种景物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芦苇与秋水结合营造出的凄凉萧瑟、迷离朦胧的意境与诗人追求伊人时的如痴如醉以及追求不获的失望惆怅的凄婉心境是和谐统一的。另外,芦苇的特点纤细修长,柔而坚韧,和诗人对“伊人”的情感正相符合,柔情似水而又坚贞不渝。  第三步具体感受这首诗情与景的三重交融:第一重,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仿佛这迷茫的烟水晨雾就是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