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对话,让散文教学更具情感张力

多元对话,让散文教学更具情感张力

ID:30536441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31

多元对话,让散文教学更具情感张力_第1页
多元对话,让散文教学更具情感张力_第2页
多元对话,让散文教学更具情感张力_第3页
多元对话,让散文教学更具情感张力_第4页
多元对话,让散文教学更具情感张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元对话,让散文教学更具情感张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元对话,让散文教学更具情感张力  孙绍振说散文天生就是抒情的,但纵观现在的散文教学,往往少了情感的张力,少了感人的力量,缺少审美意韵。教散文,离不开情感二字。而要使课堂具有情感张力,只有师生与作者、文本之间进行多元对话。《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多元对话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三股感情汇聚成河,不断撞击,从而汹涌澎湃,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下面谨以《亡人逸事》一课为例来谈通过多元对话方式展开散文的教学。  一、师

2、本对话,挖掘情感的内涵  教师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散文教学的第一步。师本对话并非消极接受文本和照搬教参,而是带着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和个性体验去反复揣摩文本,在对话过程中解读出新的意义,形成教师与文本的视界融合。师本对话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教的层面;二是学的层面。第一个层面必须弄清三个问题,即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对话过程。以《亡人逸事》为例,这篇文章收录在“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中,是一篇悼念亡妻的散文,熔写人记事抒情于一炉,朴实的笔调中饱含深情。这类散文的鉴赏,需要反复阅读与揣摩,将

3、感情的结晶重新融化,在我们的生命长河中奔腾。郁达夫说:“7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因此教师对课文的处理应把教学重心放在细节描写上,通过找出相应的细节描写概括亡妻形象。这个设计紧扣“一花一世界”,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特征,找到鉴赏散文的途径。但如果光停留在这点上,就显得浅显单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更细致、更全面、更深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其实我们读《亡人逸事》,妻子的形象固然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但透过这个形象,更打动人心的是课文流露的浓浓的情感。因此教师要

4、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抓住这个情感教学点,深入挖掘情感内涵,把文字激活,披文入情。  从学的层面来说,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解读出了散文的情感内涵,学生能否理解呢?怎样引领学生去理解呢?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站在学生的经验世界看作者与作品,寻求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点。温州中学的吴凡老师在执教该课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找到课文的细节描写之后,进一步追问:“孙犁在文中说,悼亡妻子,‘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来写,而且,语言极其平淡。这样有没有削弱作品

5、的感染力呢?”这就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的作用,也让学生更好地透过平淡的语言、平凡的小事领会作者克制而又深沉的情感。有了教师与文本真实个性的对话,才能生成感人至深的课堂。  二、生本对话,涌动情感的体验7  散文是一种载体,蕴涵着作者的生命体验、思想境界和情感历练。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让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学生主体与文本对话,赋予学生感知文本的契机,给予学生触摸文本的空间,鼓励学生倾听文本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与文本的思想碰撞、与散文的情感交融。  学习《亡人逸事》,

6、应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前提,让他们在初读后自己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有的则需要教师点拨帮助。如有学生曾经对课文的一句话产生疑问,当妻子问丈夫为什么直接把花布寄到娘家去,丈夫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这个方便该怎么理解,寄到婆家怎么就不方便了呢。学生就此问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经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寄到婆家妻子可能就不好意思把布都给自己做衣服,从中体现出丈夫对妻子的疼爱。  文革后把主要精力转向散文创作的老作家巴金,在总结他自己写散文的“经验”时说道:“我自己有一种看法,那就是我的

7、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因此学生文本对话的同时,还必须与文本后面的作者对话,进入人物情感世界。孙犁的妻子于1970年因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去世,终年60岁,七年后,孙犁才开始写《亡人逸事》,后来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又反复修改,最后定稿时间为1982年。作者为什么迟迟不写悼念亡妻的文章,这在文章最后一部分有交代,“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7这几句话简单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哀伤,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何理解孙犁的这份痛,一个重要方法是让学生经历作者同样的经验,至少让学生对作者创作时

8、的情境有所了解。教师可于课前印发郭志刚、章无忌的《悼亡》,让学生更细致地了解他们在战争期间遭遇的种种灾难,了解他们在文革期间遭受的非人折磨,体会孙犁在快被解放之际妻子却离他远去的悲伤……背景的介绍,消除了时空的隔阂,让学生走近那段历史,走进孙犁的情感世界。语言作为媒介让两代人产生心灵的共振,情感的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也让学生的心灵接受了精神的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