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教案

李广射虎教案

ID:30499151

大小:21.0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30

李广射虎教案_第1页
李广射虎教案_第2页
李广射虎教案_第3页
李广射虎教案_第4页
李广射虎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广射虎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增强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使广大党员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广射虎教案  8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诗人卢纶及《塞下曲》的有关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了解“飞将军”李广的有关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初识人物  1.唐代著名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谁来读一读?采用红歌会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来加强红色主题文化在校园的传播,不仅可以向同学们传播红色精神、营造校园的红色氛围为增强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使广大党员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学生朗读古诗,指导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相机点拨:

3、塞,读sài;没,读mò。  3.课件出示《塞下曲》的题意,教师介绍:塞,是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塞下曲,是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4.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谁?什么事?  5.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课题:李广射虎。  6.课件出示李广人物图片,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对李广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导入,引出课题,然后在师生交流中对李广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教学,既使学生对古诗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又让学生对了解故事内容产生期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1.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那么,李广

4、为什么要射虎?他射到老虎了吗?认真仔细地读课文,你一定能有所收获的。  2.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3.出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生字含有注音,指导学生读正确。一遍,自读,指名读,领读。  二遍,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齐读。采用红歌会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来加强红色主题文化在校园的传播,不仅可以向同学们传播红色精神、营造校园的红色氛围为增强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使广大党员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课件中点出三个重点词:巡逻、

5、警惕、猎物,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联系字义来理解字形和部首——逻,与走路有关;惕,与人的心理有关;猎,与动物有关。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请学生评议朗读情况。  学生分段朗读时,相机出示以下句子,指导朗读: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些词语要用引号。  提醒学生要注意引号的作用,把带引号的词作为重音,读好句子。  5.请学生交流读文后的初步收获。  谁来说

6、说,李广为什么要射虎,他射到虎了吗?  设计意图:课文虽短小,但生字较多,有的字很容易读错或写错。因此,在字音教学中从出示拼音到去掉拼音,由易到难,让学生反复读记,有利于对字音的巩固;在字形教学中把字义与部首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字形,更使学生初步领会了汉字规律,这对他们将来的汉字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联系旧知,认识课文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吗?和这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采用红歌会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来加强红色主题文化在校园的传播,不仅可以向同学们传播红色精神、营造

7、校园的红色氛围为增强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使广大党员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教师介绍:这种形式的课文,就叫作“文包诗”,课文的内容,和  这首诗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的。  3.课文的一段就介绍了《塞下曲》这首古诗,那么,二至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与这首诗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桌交流看法。  4.组织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独创,它的特点是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有益的帮助。这里让学生明确课

8、文各部分与古诗的联系,再次认识“文包诗”的课文特点,为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再读古诗,引导质疑  1.课文中的这首诗,你们理解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的。  3.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  4.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但要善于提问,而且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