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构与流派生成

教材建构与流派生成

ID:30462167

大小:96.9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30

教材建构与流派生成_第1页
教材建构与流派生成_第2页
教材建构与流派生成_第3页
教材建构与流派生成_第4页
教材建构与流派生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材建构与流派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材建构与流派生成教材建构与流派生成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流派的生成基于江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积淀,基于江苏基础教育持续稳步推进的高位平台,基于江苏厚实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根基。教学流派的孕育和生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和劳动结晶。由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建构过程不断地总结、提升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教材的全面使用又进一步规范、引领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从而为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流派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教材建设成为江苏小学数学教学流派孕育和生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导因素

2、。教材的追求与探索:不断超越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依据和来源。它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活动方式,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1]小学数学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认真分析当前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融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还需要汲取国内外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使用地区教师的教学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在省教育厅的支持和省教研室的领导下,我们先后编写了两套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推进的教材建设过

3、程。在此过程之中,改革理念的不断内化与浸润,编写组成员数学教育思想的逐步明确与廓清,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内在需求及其对教材编写的反向作用,等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从儿童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出发"建设教材的过程中,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建构大致经历了"便教利学→导学引教→育学育教"这样三次思想的深化与升华,实现了教材建构的一次次跨越。1.便教利学。1992年,在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的深刻背景下,为了适应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江苏基础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求,我们开始编写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以

4、下简称为"大纲教材")。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新大纲继续重视"最基础的内容",适当拓宽知识面,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并且第一次把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必考的基础知识、只学不考的基础知识、不作为共同要求更不作为考试内容的选学内容等三类,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2]为了使大纲教材能直接反映江苏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利于提高江苏教学和研究的水平,真正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组成了以特级教师为主体的编写队伍,确立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品意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广大教师希望教材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集体智慧,能

5、有利于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使之成为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凭借、扩展知识的基准、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工具,同时,希望教材能有利于学生从学习活动中构建新的数学知识。于是,我们顺应"民意",基于"有效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立场,将"便教利学"确立为教材编写的首要原则。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将教师实施教学的可行性作为首要因素,研究、讨论最多的就是教材怎样既便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材"便教利学"功能的定位,使得大纲教材在进行具体教学素材的遴选、教学情境的编制,尤其是教学线索的设计时,能够始终保持着"一线教师的在场感",

6、使得大纲教材的实施过程非常契合于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展开课堂教学。与此同时,教材充分体现的广大教师特别是参加教材编写的盛大启、孙丽谷、金成梁、张兴华、凌国伟、詹明道、姚兴耕、陈今晨、顾松涛、董振民、陈春圣等特级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智慧,又使得广大教师可以最便捷、直接地实现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共享,推动和释放了教材本来固有的规范与引导功能,不仅大大减轻了教与学的负担,而且显著地提升了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数学课程的实施水平,保证了在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2.导学引教。具有浓郁的"便教利学"特点的大纲教材很快获得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

7、和充分认可,从1993年的七、八个县(市、区)迅速覆盖江苏的绝大部分县(市、区),还扩大到江西、山东、安徽、宁夏、新疆等省(区)。2001年,开始编写苏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以下简称为"课标教材")时,是继续坚持"便教利学",还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进入新世纪,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拓宽数学教学的目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偏深偏难的要求,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善等。改革的应有之义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教材作为直接体现教育理念的载体,当

8、然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教材建构时关注"便教利学",始终保持着"一线教师的在场感",既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学生从学习活动中构建新的知识,但其实考虑更多的是教师对教材的顺应,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