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礼记》(王文锦)

【国学常识】《礼记》(王文锦)

ID:30383964

大小:63.5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29

【国学常识】《礼记》(王文锦)_第1页
【国学常识】《礼记》(王文锦)_第2页
【国学常识】《礼记》(王文锦)_第3页
【国学常识】《礼记》(王文锦)_第4页
【国学常识】《礼记》(王文锦)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常识】《礼记》(王文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学常识】《礼记》(王文锦)自从东汉学者郑玄分别给《仪礼》、《周礼》和《礼记》做了注解之后,才有了“三礼”这一名称。《仪礼》记的是冠、昏、丧、祭、饮、射、燕、聘、觐的具体仪式;《周礼》是通过记述三百多种职官的职务,从而展开对社会政治制度的设想;而《礼记》的内容则侧重于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西汉时只有《仪礼》取得了经的地位,而有关礼的一些“记”,仅是《仪礼》的从属性的资料。王莽执政,《周礼》列为官学,被视为经典,东汉时期虽排之于官学之外,而已传习于世。汉末《礼记》独立成书。从汉末到明、清,就“三礼”来说,《礼记》的地位越来越高。尽

2、管《仪礼》、《周礼》两书的体例比较完整,而《礼记》是部没什么体例可言的儒学杂编,取得经学地位也较晚,但从对社会、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来说,《礼记》远比《仪礼》、《周礼》为大,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一、《礼记》的编定及其历史地位《礼记》又名《小戴礼记》,东汉郑玄的《六艺论》、晋代陈邵的《周礼论叙》和《隋书·经籍志》都认为是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这是传统的说法。经近代学者研究,断定这种说法有问题。西汉时期立于学官的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所谓《礼》,指的是《士礼》,也就是晋代以来所称的《仪礼》。先秦礼学家们

3、传习《仪礼》的同时,都附带传习一些参考资料,这种资料叫作“记”。所谓“记”,就是对经文的解释、说明和补充。这种记,累世相传原是很多的,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到了西汉时期,礼家传抄的记就不多了。东汉史学家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礼家项目中说:“《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所记也。”西汉礼学家传授《仪礼》的时候,也各自选辑了一些“记”,作为辅助材料。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一、都是用当时通用的隶书抄写的;二、附《仪礼》而传习,没有独立成书;三、因为是附带传习的资料,往往随各人兴趣而有所删益,即使是一个较好的选辑本,它的篇数、编次也没有绝对的

4、固定性。西汉的礼学纯属今文学派,尽管礼学家们彼此的学术观点也存在着歧异,但他们都排斥古文经记。再说当时一些古文经记都藏在皇家秘府,一般人也见不到。西汉末期,掌管校理古文经籍的刘歆,建议把《春秋左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列为官学,结果遭到学官博士们的一直反对,刘歆斥他们“抱残守缺”。由此可以推知,西汉礼学家们各自选辑的“记”,不会也不可能收进他们所排斥的而当时尚未行世的古文经记。可是由东汉中期传留至今的《礼记》中,就掺进了古文学派的文字。比如《奔丧》、《投壶》就是《逸礼》中的两篇。因此,不能说今天所见的这部《礼记》是

5、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的。西汉平帝时期,王莽当政,把《春秋左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列于官学,此后大力推行古文经学二十多年。东汉后期建立后,立经十四博士,都是今文经学。《礼》的方面,立的是大戴、小戴两家,把王莽时期所立的各种古文经学再次排斥在官学之外。虽然如此,由于古文经学已大兴于世,从总的情况来看,金文古文两个学派日趋混同。东汉时期的大多数今文学派的礼学家,为了适应皇朝的礼制需要,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不再甘心“抱残守缺”地传习《士礼》,而致力于“博学洽闻”,从而在资料的汇辑上也趋向并蓄兼收。因此西汉经师们选编传抄下来

6、的各种选辑本,经过东汉经师之手,自然不免掺进了一些已经行世的古文记。经过长期的流传删益,到东汉中期大多数“记”的选辑本先后被淘汰,而形成和保留了八十五篇和四十九篇本。前者篇数多,遂名之为《大戴礼记》;后者篇数少,遂名之为《小戴礼记》。其实这两个“记”的选辑本,都不是大戴(戴德)小戴(戴圣)各自附《仪礼》而传习的“记”的选辑本的原貌。关于这个问题,洪业先生在他的《礼记引得序》中极有精细的考辨。东汉学者郑玄给东汉中期定型的收有四十九篇的“记”的选辑本——《礼记》做了出色的注解,这样一来,使它摆脱了从属《礼记》的地位而独立成书,渐渐得

7、到一般士人的尊信和传习,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不少有关《礼记》的著作。到了唐朝,国家设科取士,把近二十万字的《左传》和近十万字的《礼记》都列为大经,五万字的《仪礼》和四万五千多字的《周礼》、近四万字的《诗经》等列为中经。因为《礼记》文字比较通畅,难度较小,且被列为大经,所以记事它比《仪礼》的字数多近一倍,还是攻习《礼记》的人多。到了明朝,《礼记》的地位进一步被提高,汉朝五经里有《仪礼》没有《礼记》,明朝的五经里有《礼记》而没有《仪礼》。《礼记》由一个附庸蔚为大国了。而《仪礼》这个往昔大国则日趋衰落了。从西汉到明清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

8、,为什么《礼记》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仪礼》越来越被漠视呢?因为《仪礼》记的是一大堆礼节单子,枯燥乏味,难度难懂,又离现实生活较远,社会的发展使它日益憔悴而丧失了吸引力。而《礼记》呢,它不仅记载了许多生活中实用性较大的细仪末节,而且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典礼的意义和礼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