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218117
大小:64.5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28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吴桂冬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其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首先,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占整个语文教学的百分之七十;其次,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另外,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阅广了,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因此,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一、有效的提问1、抠“文眼”——围绕题目设计提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精华,蕴含着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2课),芜湖的骆正位老师针对“文眼”——壮士,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壮士在你心中是怎样的?②学完了“诱敌上山”部分,单这个自然段能称呼他们为“壮士”吗?③文章第几自然段才给了他们“壮士”的称呼?④“战士”、“壮士”这两个词有区别吗?⑤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壮士。⑥11 这五位战士怎么一步步变成壮士的呢?教学中骆教师紧紧抓住文眼“壮士”一词,层层设疑,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实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2、理“脉络”——围绕课文思路设计提问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如果教学设计的问题能揭示课文的思路,学生便能顺藤摸瓜,较好地理解课文。如《少年闰土》(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7课),我这样设问: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这样的设问使学生思考的方向顺着作者写作的思路来思考,学生很快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教师顺着学生回答依次板书:记忆中的闰土、初识闰土、相处、分别。紧接着师又问:这四个部分哪个部分写得最详细,最有意思?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相处部分”,师顺势说:是啊,朋友相处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现在请找出闰土与我的对话,读一读,看你读出了哪些有意思的事儿……这两几个问题的设计,既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又使学生对全文脉络有了清晰的印象,同时又加深了对重点段的理解。3、解“疑难”——围绕疑难点设计提问11 课堂教学中,如果在新课开始就让学生质疑,师顺着疑点进行阅读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能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25课),学生有了这样的提问:“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自己种的花怎样给别人看?”师就可以带着学生的疑问走进课文,进行潜心阅读,交流之后学生对德国人自己养花给别人看,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美德,一定会深深地扎根心中,并受其品质的滋养与熏陶。4、依“要求”——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提问依据教学要求设计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如《草船借箭》(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19课)课后有一道题: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针对这一教学要求我设问:①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②怎样借?③借箭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紧扣课后思考题,使学生了解了文章内容,把握了训练重点。在此,我想强调的是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因为有的课堂的提问并不是十分有效,如课文《钓鱼的启示》(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19课),有的老师在公开课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好不容易钓到手的鲈鱼,如果是你,你愿意把它放掉吗?这一问课堂上炸开了锅,学生就愿意不愿意激烈地讨论起来,使课堂教学目标出现了严重偏离,其实,这里的提问如果改成“我”该不该放走大鲈鱼呢?这样的提问和讨论才更有价值。二、清晰的环节与主线11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山清水秀,风光绮丽,智慧无穷,令人流连忘返。然而,时下小学语文课堂却出现要么过分强调工具性,语文课成了字、词、句篇的训练课,要么过分凸显人文性,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队会课,语言文字训练没有落到实处,致使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教学的失控与目标的偏离。为此,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好教学环节,紧抓主线。教学环节一般指:导入、初读、精读和拓展。主线是指“文本主题”与“阅读训练”两条主线。文本主题或是指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或是指事件引发的思考,或是指作者阐明的某个观点……在文本中通常以重点段,中心句或关键词作为载体,教学时,应以文本主题这条线为依托,为学路,进而设计阅读主线,通过阅读主线去研读,探究,体验感悟文本主线,这两条主线同时又贯穿在教学环节中,那么,怎样使这两条主线在教学环节渗透,使其达到炉火纯青,水乳交融的境界呢?下面以《卡罗纳》(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23课)为例,来谈谈清晰的环节与主线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围绕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教育学生关爱他人这一文本主题,我的教学流程分成四个环节:环节一、情感铺垫——渲染爱11 课件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完音乐问:你心中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吗?同学们有的说:“妈妈的爱是伟大的”,有的说:“妈妈的爱是无私的”,还有的说:“我爱你妈妈……”当同学们纷纷赞美母爱时,我话题一转:可是有一个跟你们一般大的小朋友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意大利小男孩——卡罗纳(板书)(这里我通过赞美母爱与失去母爱形成的落差来揭示课题,同时我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境,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环节二、初读课文——捕捉爱在初读课文中,我以“卡罗纳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得到了大家的爱),”大家“都有些谁呢?引导学生去捕捉老师、同学、我的母亲对他的关爱(在这一环节我追求简约处理教材,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三、研读课文——感悟爱因为本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关爱,而《新大纲》又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找、读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受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并且让学生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因为:“11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环节,我还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激情语中不断渗透,引领学生寻找感受周围的人对卡罗纳的爱的词句,从动作、眼神、语言等方面捕捉爱、感悟爱。如体悟“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的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和“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母亲把我推开了。”这两个句子时,我引领学生:你能把老师的“拉到胸前”和母亲的“把我推开”这两个细微动作背后的含义读懂吗?老师为什么不劝卡罗纳,而是让他痛痛快快地哭出来呢?作者“我”懂了母亲的用意了吗?他最后又是怎样做的呢?(这样的引领让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直接地对话,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澜,使文本主题主线与阅读主线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环节四、说话拓展——延伸爱本课是一篇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文章,课文细腻地描述了老师、“我”11 、同学、我的母亲对卡罗纳的关爱,让不幸的卡罗纳感受到幸福。学完本文后,应该让学生明白爱是一种能力,真正的落实要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学会关爱他人,为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假如卡罗纳在我们班,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为他做些什么?2、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幸的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关爱呢?通过大家热烈地地讨论之后,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假如卡罗纳在我们班,我会安慰他”,有的说:“生活上学习上我会尽力帮助他”,也有的说:“遇到盲人我会扶他过马路,遇到穷人,我会捐助他们一些钱等等”。(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充分地说,既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充分表达了爱的心愿,同时,让学生知道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别人的道理。)最后我在《爱的奉献》音乐声中深情作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学会爱、奉献爱吧!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芬芳;爱是理解,是宽容,更是力量,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人的关爱下,一定会成为生活的强者。此案例的环节与主线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在新课改过程中,有些老师把教学环节与主线严重脱节,如有位老师上《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3课),整堂课基本丢开教材,只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略知课文内容,之后就一味地让学生毫无节制地交流和展示课前搜集的环保和地球、宇宙的知识资料,把语文课上成了课外资料的拼盘课,试问此文文本主题是什么?阅读训练主线又是什么?三、富有情感的教师语言11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扣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产生共鸣,形成美好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在教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时(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第6课),我多处利用教师语言,激发学生情感。如上课开始部分,我这样导入:同学们,看了课题中三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等学生畅想画面后,我富有诗意地说:“是啊!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和林海音女士一起走近她的童年生活。”这样诗意的导语很快使学生入情入境,学习的热情高涨。再如,小英子与妈妈的一段对话:小英子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妈妈答不上来,但是并不气恼女儿拿这样一个问题来为难她,只是好脾气地、慈爱地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你这……孩子”,妈妈想说的可能是什么孩子,当学生回答可能是“你这淘气的孩子”、“你这机灵的孩子”、“你这调皮的孩子”、“你这好问的孩子”等等之后,老师马上富有情意地说,这些没有说出来,也没有写出的话,却蕴满了深情,饱含着妈妈平时对英子的疼爱,甚至溺爱,难怪吴贻弓导演在研究了《城南旧事》前言及后记,总结了几个字:“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沉沉的”正是这种“无声的爱”吧!这样的深情点拨,把学生带到了小英子真切的、幸福的快乐童年生活中。11 四、适时的文本补白,教学活动中,教师紧紧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地“补白”,以激活学生的经验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结合经验回味,通过想象体验,从而沟通与作者的对活,加深对文本的感受。教学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我通过角色体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如小英子问爸爸骆驼脖子上为什么挂铃铛,爸爸说那是防狼侵犯,而小英子却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教学这个片段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读小英子的美好想法,启发学生思考,这“美”仅仅是美的想法吗?只有美的,才会有美的想法呀!然后再抓住文本空白,启发学生思考:爸爸听了英子的美好想法,想到了什么?这“笑”里包含了什么?引导学生个性化补白。有的学生会说:“只有美的心灵、美的想象,才有这样美的想法”;也有的学生会说:“爸爸只想把美的事物留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只想小英子的眼里一切是美的,而不愿把狼吃骆驼的可怕景象留在孩子心中”;还有的学生会说:“这笑里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疼爱”11 等等,这样抓住文本补白,使学生走进了小英子与爸爸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情感,学生的内心独白,正是他们心灵的扬帆远航,而学生心灵世界的拨节声,应该是课堂上最精美的华章。五、读写结合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写”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如我在教《黄山奇石》一文,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出示了黄山的其它怪石图片,随即我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一张,请你也来写一写;我在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文中有一处写到: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11 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这里我请学生课后写一写那次阻击战的场面和朝鲜阿妈妮送打糕的情景,结果学生写出了《突出重围》、《激烈的阻击战》、《小小的打糕》,浓浓的情谊》等等精彩的随文练笔片段。再如我教《大瀑布的葬礼》一课,菲格雷特总统在特殊的葬礼上,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发表了动人的演讲,但这演讲很简略,你能详细地写写演讲词吗?结果学生写出了许多充满激情的演讲词。当然,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还有很多,如续写、改写、精彩片段的仿写等。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让读与写结合,在课堂中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总之,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