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论复习题及答案简答题

学前游戏论复习题及答案简答题

ID:30023584

大小:69.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6

学前游戏论复习题及答案简答题_第1页
学前游戏论复习题及答案简答题_第2页
学前游戏论复习题及答案简答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前游戏论复习题及答案简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简述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的思想观点。答: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介绍和引进西方游戏理论的基础上,开始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工作。从1920年起,陈先生以自己的孩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的、连续的儿童发展研究,提出了自己对于游戏的看法:陈鹤琴认为,儿童之所以游戏,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与儿童游戏的力量和能力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与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给孩子以快感有关。游戏给孩子的快感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交上的快感。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发展变化是陈先生关于儿童游戏看法中的核心思想。他主张让儿童游戏。认为游戏有益于儿童的身体、

2、智力和道德的发展,要发展儿童活泼的精神,非让儿童游戏不可。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关于游戏的重要发展价值,陈鹤琴指出:“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所以,幼儿教育尤其应当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机会,依照他们的年龄,给予各种游戏材料,“实行游戏性的教育”,使他们得到完美的游戏生活。陈鹤琴关于游戏与教育的观点,对于反对成人化的儿童观为指导的摧残人性、压抑儿童天性的封建的旧教育,扭转几千年蔑视儿童游戏的传统观念,无疑具有进步意义。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的思想观点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游戏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

3、成部分。2、简述娃娃游戏。答: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儿童游戏研究进入相对缓慢的发展时期。在这一发展阶段,游戏研究普遍重视游戏对于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游戏被看着是与童年的快乐、与未来成年人健康的生活有关的活动。在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游戏治疗的技术。人们试图用游戏治疗来帮助儿童克服情绪障碍。今天,这种游戏治疗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娃娃游戏”的研究式样。这种“娃娃游戏”有各种不同的做法,一般的模式是给幼儿一大堆娃娃,它们

4、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如家庭环境。然后让被试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研究人员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儿童所讲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与儿童的谈话中,可以记录到大量的人格方面的因素,如攻击性、深层的情绪障碍问题等。这种娃娃游戏最初也是主要为游戏治疗服务的。后来逐渐被用于人格发展的研究,并且一些定量分析的方法也被运用到这种研究中。3、简述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答: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是:(1)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

5、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的协调与整合,因为游戏创造了一种典型的情景,并从中能重现过去,表现和更新现在,并预期未来,即使原始的本能冲动和社会的规范要求都可实现对时空限制的跨越。所以,游戏作为自我积极主动的机能发挥的途径,以此实现身体的过程和社会性的过程的同步并达成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2)游戏调节了人格发展的阶段冲突,并掌握冲突中的情感危机。(3)由于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因素的影响,儿童游戏存在性别差异。埃里克森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儿童如何通过游戏实现正常的自我发展的。他从弗洛伊德关于创伤性事件的理论立场出发,既承认了游戏对本能欲望的宣泄作用能够,即

6、对本我冲动的调节,又比传统精神分析理论更强调游戏对接纳社会要求,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推进自我发展的作用,因此,埃里克森从积极的方面发展了弗洛伊德关于掌握的思想,他不仅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达成愿望的补偿性满足,并且把游戏的这种作用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了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埃里克森不仅在理论上发展了弗洛伊德关于掌握的思想,他在肯定发展中生物本能作用的基础上,引进了社会文化因素或社会性因素,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创新。他运用上世纪40年代较流行的“娃娃游戏”研究技术,既注重个案分析的方法运用,也试图从中揭示游戏发展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所以,他的研

7、究方法已介于典型的精神分析方法与统计方法之间。4、简述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答:游戏的内部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儿童游戏的动机和游戏性的体验,它们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中均有重要的作用。动机是推动儿童游戏的内在心理力量。游戏活动的动机特征决定着游戏活动的外部面貌特征。正是因为游戏是由内部动机、直接动机支配,由内部控制的活动,游戏才是儿童积极主动的、愉快的、丰富多样的创造性活动。游戏性体验是儿童游戏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和构成因素。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活动,关键在于儿童能否把这种活动体验为游戏性的。游戏性体验是一种正向的情绪体验或“快乐体验”。

8、它与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兴趣、态度等构成了游戏活动动机的连接体,对于儿童的游戏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