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63752
大小:80.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初中语文论文:有效提问,激活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论文有效提问,激活思维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有效提问的策略作了以下探索:课前巧备问题,为激活思维引航;课堂巧问问题,让思维快乐飞翔。关键词:有效提问实践探究思维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教学”。在启发式教学中提问艺术最为重要。提问的方式、角度不同,会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同的提问会有不同的回答,一个好的提问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2、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一个不好的提问引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或者限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甚至造成学生不知何意,胡乱回答。因此,课堂提问既是诱发学习语文兴趣的内因之一,同时它又是一门激活学生思维的艺术。为了达到提问的有效性,笔者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作了一定的实践探究。一、课前巧备问题,为激活思维引航。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充分说明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要避免课堂无效问题的出现,精心备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才能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课前巧备问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启发性原
3、则。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新学知识只有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联结点,才能将新知识同化,才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比如教《伟大的悲剧》,让学生质疑: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②既然是“悲剧”,为什么蕴含“伟大?”两个看似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对全文的情节和意义起了什么作用?③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④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
4、斯科特作传?⑤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这几个连贯的问题使学生思维很好地受到启发,从而有效把握课文内容。前一个问题的解决,就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提问就好比是穿针引线,很自然地把上一个环节与下一个环节缝合起来,使学生的应有潜能得到有机地发挥,同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二)自主性原则。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是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初中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什么原因使他们在课堂变得有些“哑口无言”呢?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深入文本,激发
5、兴趣?笔者从教学实践中认为让学生在预习时对文体自主质疑提问,是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的有效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灵需要——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新课标强调师生平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自主权还给学生,4不仅在课堂,课前预习也应该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让学生在预习时自主提问,设计问题,老师在课前收集问题,学生的质疑问题,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关心,哪些问题最不容易理解。投石激浪,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在课堂
6、上作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发现新知。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多启发诱导从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的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民主的氛围,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三)、贴切性原则。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应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要设置相应的问题。特别是要根据全班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要进行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引导,要为教学活动搭建
7、“脚手架”。决不能一味地强调,让学生上课“开无轨电车”。这会导致学生自由散漫,而过分放纵,最终使课堂教学流于一种形式而收效甚微。在平时有些老师为了公开课,使课堂教学流于肤浅,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散,对学生有害而无利。的确,教师、学生、文本是课堂教学三维动画。文本和学生是教师精心备课的两个方面。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疑点来设计问题。设计出的问题要能让学生通过一定思考,讨论或教师的点拨引导而得以解决,而且必须是踮起脚尖或终身一跃才能解决。比如在教《社戏》时,文章的结尾却写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再
8、也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很快把学生的兴奋点引到对文中自然美和人性美的挖掘上来。仔细研读“偷豆”一节,最后学生恍然大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