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三个抓手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三个抓手

ID:29961959

大小:74.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三个抓手_第1页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三个抓手_第2页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三个抓手_第3页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三个抓手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三个抓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中问题设计的三个抓手 新课改的大潮不期而至,践行先学后教,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新课改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教师的点拨引导为主要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构建一个全新的课堂。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是近阶段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

2、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高效课堂的突出教学特点就是体现了问题式教学的风格。导学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而且设计的问题是本着“知识问题化”的基本原则,并要体现“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的要求。导学案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来呈现“导问”、“导学”、“导思”、“导练”、“导测”、“导评”等功能,以此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自主发展。以问题形式来切入教学,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无问题意识转移到问题意识上来,从没有问题转移到有问题的学习上来。传统的教育通常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搞得没问题,家长会把孩子的一个

3、个问题不耐烦地“化解掉”,教师也会把一个个有问题的孩子粗暴地“打压掉”。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没有了问题也就没有了创造。可以说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陶行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问题的人是善于思考的人”(爱因斯坦)。如果说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那么问题就是导学案设计的主线。整个设计贯穿了问题主线这一原则。它大大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也大大增强了教师导学的针对性。本人在近两

4、年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标理念,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路,以导学案为载体,本着“知识问题化”的原则,狠抓问题设计的质量,提效数学课堂。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过程有些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一)问题设计要抓住梯度,面向全体,循序渐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老师应该是尊重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因此在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避免问题设计得太简单或太难,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

5、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甚至后进学生回答,这样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案例1:在八(上)“等腰三角形”这一章里,我们知道“4知一求二,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可求三角形另外两角”的问题,经常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对此我设置了如下的问题:  问题1:顶角为50°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问题2:底角为50°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问题3:有一个内角为50°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6、 有一个内角为150°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问题4:从前面几个问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n,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问题5:在什么情况下,能唯一确定其它两个内角的度数?什么情况下不能?需要分类讨论?  五个问题从易到难,一环扣一环,可以面向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1和问题2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体现了面向全体这一原则,只要学生等腰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过关,都可以求得另外角的度数;问题3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在看到“有一个内角”这个条件时,能否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已知

7、角是三角形的顶角还是底角?”,这一点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就是一个区别,在问题需要分类讨论的情况下,如果学生能回答准确,没有遗漏的答案,我想他的自信心将进一步增强,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扬起奋战下一问的勇气;问题4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我认为只有优秀学生学习存在“内隐学习”,能对做题中出现的情况加以分析、总结,有助于增强学生分类讨论意识;而更多的中等生的学习还是停留在操作层面上。以上问题的设计既顾及了全体,又对中等生和优等生是一种挑战,让他们“吃得饱”和“吃得好”,使课堂教学达到“百花齐放”。  (

8、二)问题设计要抓住开放度,启发思维,提高能力  数学中的开放性问题解法多样,结果不是唯一,所以在教学中,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过于具体、单一,对于能够用一题多解方法来解的题目(开放性问题),在设置问题时就应避免设置成单一或封闭式问题,也就是不能设置成常说的“封闭型问题”,以免限制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