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中化学《 生活中的酸和碱

ID:29960614

大小:71.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初中化学《 生活中的酸和碱_第1页
初中化学《 生活中的酸和碱_第2页
初中化学《 生活中的酸和碱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 生活中的酸和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以“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为主线”,把酸碱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方法教育三条线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本节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入手,引发学生对如何识别酸和碱思考,并利用学生学过的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知识,为学生了解酸性和碱性的检测方法引领了方向。引导学生从微观粒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微粒的观念认识宏观物质的性质,帮助学生建

2、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为下几节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过程与方法方面:①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②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本质原因,培养学生能运用微粒的观念认识宏观物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学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为: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教学难点为:从微观粒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教学关键:创设情景;

3、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三、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溶液的酸碱性的识别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合作学习法: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3.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观看录像,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要善于自主学习。4.同时还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从而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魔术表演第二环节:问题探究,感悟新知(一)如何识别酸和碱1.观看视频:化学家波义耳的故事,(该环节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对化学家的敬佩之情)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二氧化碳的水

4、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知识,从而引出酸碱指示剂的学习。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些?如何理解间接观察法?2.实验探究-——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学生在明确了实验目标以及注意事项后,小组合作完成这些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显色反应,并将试验结果及时记录。(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还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得信息)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后,引导学生根据结果将上述溶液分类?总结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所发生的颜色变化。魔术揭秘,引导学生得出其中的奥秘。3.演示蓝色石蕊试纸和红色石蕊试纸,因学生已自主阅读了化学家波

5、义耳的有关故事,所以对试纸有所认识,知道除了石蕊和酚酞可以识别酸碱物质外,为了使用方便,通常也用石蕊试纸进行识别。但并不知道使用的方法。于是我先为学生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再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根据实验结论,小结: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色,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色。4.走入实际: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分别是白醋、澄清的石灰水、食盐水,你能想出哪些办法区分它们?(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用多种方法区分。培养了它们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知识梳理(一):6.实验探究-——请你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中的哪一种粒子能使紫色石蕊

6、试液变红?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为什么不同的酸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同的碱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物质的酸性和碱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学生分析、讨论、猜测,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硫酸、氯化氢溶于水的电离过程,以及分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于水的电离过程。(借助多媒体演示,将抽象的微观粒子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推理。)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的酸都能使指示剂变色是因为都含有氢离子;不同的碱都能使指示剂变色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一种共同的离子:氢氧根离子。学生初步了解酸和碱的概念。7.知识梳理(二):第三环节:归纳总结,交流收获第四环

7、节:当堂检测,巩固提高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