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等

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等

ID:29932675

大小:10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5

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等_第1页
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等_第2页
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等_第3页
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等_第4页
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等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生理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研究正常机体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生理学的任务是掌握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各门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生理学教学内容着重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科学态度的培养。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学生应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基本技能和科学态度上具有重要作用,并有益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生理学实验内容合并在机能学实验中学习。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妇产科学、急救医学、临床

2、心理学、眼耳鼻喉科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美容、法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方向)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80学时,均为理论课。四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姚泰,6版,2003

3、年。II正文第一章 绪论一教学目的了解生理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负反馈控制系统。二教学要求(一)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二)掌握内环境与稳态;掌握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三)掌握体内的反馈(负反馈、正反馈)控制系统,了解前馈控制系统。三教学内容(一)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二)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三)体内的反馈(负反馈、正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一教学目的掌握物质的跨

4、膜转运。掌握细胞的生物电活动规律和形成的基本原理,兴奋性和兴奋的物质基础,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机理和肌肉收缩的原理及其力学分析。10二教学要求(一)熟悉细胞膜的结构,掌握物质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出胞和入胞。(二)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三)掌握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及其产生机制。熟悉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原理。(四)掌握组织的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熟悉细胞兴奋及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五)掌握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熟悉横纹肌收缩机制及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六)熟悉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

5、。掌握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的概念以及它们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三教学内容(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生物电现象,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四)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原理。组织的兴奋性和兴奋,细胞兴奋及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五)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收缩机制。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六)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

6、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的概念及其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第三章 血液一教学目的了解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及其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生理止血机制、血型与输血的原则。二教学要求(一)了解体液的概况,血液的基本功能和血液的组成,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二)掌握红细胞生理,熟悉白细胞生理和血小板生理(三)熟悉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掌握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及凝血过程,了解血液凝固的控制。(四)掌握血型与红细胞凝集,掌握ABO血型系统和输血原则,了解Rh血型系统。三教学内容(一)体液的概况,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二)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白细胞

7、生理、血小板生理(三)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及凝血过程,血液凝固的控制。(四)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红细胞凝集,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第四章 血液循环10一教学目的熟悉心动周期的概念和心音的产生,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和微循环的组成。掌握心脏泵血过程和原理,心输出量的调节和影响因素,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及其形成机制。掌握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二教学要求(一)熟悉心肌细胞的分类。掌握心室肌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掌握窦房结及浦肯野纤维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二)掌握影响兴奋性的

8、因素。熟悉兴奋性的周期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