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26135
大小:70.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小学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学生自学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学生自学效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我们想到,怎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和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于是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如下“六步走”的方法:一步:创境激情为了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态,使认知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处于最佳状态,每节课都要做好创境激趣工作。即通过教师精心的设疑或让学生提出与课题有关的种种疑问,
2、为学生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要看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这里有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很快就用4×3×2计算出了体积单位的总个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时,老师就以此为话题再次创设问题情境:“是啊,如果物体是由若干个体积单位摆成的,我们通过计算体积单位的个数就能得到它的体积,可是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比如这间教室、一个大铁块等这些不便于或不能用体积单
3、位来拼摆的物体,它们的体积又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听后,很有同感,也急着想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就主动承担起了学习的任务,很快就进入了主动探究的状态。二步:细读思考“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先独立细读教材。细读教材就是逐字逐句地自学阅读教材,做到一想:想教材主要讲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解?二理:整理教材中大致讲了哪几个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自己如何理解?三总结:即把解题规律、解题步骤等用语言概括总结出来。四拓展:从眼前的新知识,你还能想到什么?还有什么不同
4、的解决方法。通过这四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且能锻炼学生养成钻研教材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思维的抽象、概括、整理、比较和求异能力。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红花有35朵,黄花有25朵,白花比红花和黄花的总数不10朵,白花有多少朵?”中,我便先让学生仔细读题,读完后理解题的意思,明白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是让我们求什么的;然后让学生把这道题的解答方法、解答步骤说一说,用语文概括出来;最后让学生根据此题,联想其它类型的两步应用题的解法。这样,通过这四步做法,让学生不但牢牢地记住了此题的解答方法,还培养了学生学会学
5、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概括、推理能力。三步:合作讨论学生自学以后由于知识水平不同,认知能力各异,有的学生已经能把教材深刻理解,有的却还只是一知半解,有许多疑问等待解答,有的还一片模糊,不知所以然,因此,应让学生一起合作,研究一番,说说各自心得和疑惑,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使信息的多向交流产生效应。此时,教师也应参与小组中共同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形成亲密协作的意识。例如,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0.67的计算中,学生是这样讨论的:“通过自学例4,我知道这是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从书写形式看,它与旧知识一样
6、,而新知识点在除数是小数,我喜欢书中小林的想法,我认为这样计算的道理在于……”另有学生说:“我想总结这类题的计算方法……”又有学生问:“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而不先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说自己想法。四步:汇报创新小组讨论后,要达成统一共识,形成综合探究能力,这就需要组织全班交流,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展示学生创新才华。汇报内容可以讲述自己对新知识的获取过程,也可以谈自学后对教材的所思所悟或创新想法等。对这些汇报内容采取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最优答案。此时,教师的任务是通过鼓励评价
7、学生,为学生学习加油喝彩,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对学生汇报中反馈出的学习困难给予适当帮助。如学习“9加几”的口算加法时,让学生汇报方法,学生汇报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这时我便对每种方法给予肯定,并表扬鼓励他们。同时让学生也说说各种方法是否合理,是否简便,然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五步:质疑挑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汇报后,我设计了质疑与挑战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提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和交流讨
8、论合作中不懂的问题,或听了汇报后,在理解时产生的新的疑问,或者是学生认为针对本课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自己已知了答案,也可以设疑挑战同学或老师。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汇报中理解不透的地方,设疑挑战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个环节往往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师生兴趣倍增。学生通过参与质疑问难的过程,促使学生形成敢想、敢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