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

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

ID:29894071

大小:32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4

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_第1页
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_第2页
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_第3页
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_第4页
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朱俊: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医脉通 2014-09-30 发表评论(1人参与) 分享在2014年中国高血压年会暨第1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朱俊教授做了题为《房颤的药物治疗: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的精彩报告。一、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在指南中的地位近年来,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在房颤管理指南中的地位不断变化。美国及欧洲(ACC/AHA/ESC)房颤指南中处理策略的表述变化:2001年指南中,处理策略的地位从高到低依次为节律控制>室率控制>抗凝;2006年指南为室率控制>抗凝>节律控制;2010年指南为抗凝>室率控制>节律控

2、制。这一变化充分地体现在房颤处理流程当中,当患者诊断为房颤后首先要考虑抗凝治疗,其次再考虑室率控制±节律控制。总之,房颤治疗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理论上讲,节律控制理论有很多好处,包括:缓解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避免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减少电/机械重构,减少血栓栓塞,减少死亡以及减少因心血管原因住院等。但是,我们回顾室率与节律控制比较的临床试验发现,几乎没有试验能够证实节律控制优于室率控制。为什么理论和临床实践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呢?朱俊教授分析,节律控制没有改善患者预后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原因: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药物?(2)试验原因:没有真正维持

3、窦律?(3)方法原因:一定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还是考虑上游治疗?射频消融?(4)其他因素:控制了房颤而忽略了抗凝?通过分析,朱俊教授指出,也许并不是节律控制真的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例如,AFFIRM试验的事后分析显示,真正维持窦律患者的死亡率实际上是下降的。关于射频消融,目前的一些试验得出的结论都是很好的,但是其长期效果和终点如何呢?我们还要等待CABANA和CASTLE-AF这两个临床试验的结果。二、指南推荐2010ESC房颤指南中,根据房颤的自然进程采取的处理策略有所差别。从没有房颤、隐匿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到持续性房颤到长期持续性房颤再

4、到永久性房颤,室率控制从发现房颤开始贯穿始终,而节律控制是适合于某些阶段的治疗策略。抗心律失常药、射频消融被定义为“症状控制”性治疗,并没有被证明能够改善预后。2010ESC房颤指南推荐中无论是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房颤,首先都考虑室率控制,如果室率控制后仍有症状、没有维持窦律,我们再考虑节律控制。2010ESC房颤指南:房颤的症状EHRA分级房颤急性室率和节律控制的目的是:(1)防止血栓-栓塞事件;(2)迅速改善心脏的功能。应根据症状决定房颤的治疗策略:(1)对于大多数患者,紧急控制患者的心室率;(2)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考虑恢复患者的窦性节律。1、

5、急性控制心室率I类适应证:(1)急性房颤不伴有预激,推荐使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减慢心室率,但在低血压和心衰患者中应慎用(A)。(2)在心衰和/或低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推荐静脉使用地高辛和胺碘酮控制心室率(B)。(3)在预激患者,最好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或胺碘酮(C)。2、长期室率控制(1)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地高辛(包括联合应用)控制心室率。(2)静息心率在110次/分以下就可以接受,但若症状明显,可控制在80次/分以下。(3)活动时有症状的患者可用运动试验或Holter评价心率控制情况并避免心动过缓。(

6、4)阵法房颤不应单独使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3、房颤患者的转律流程需要转律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包括:(1)合并心肌缺血:ACS;(2)有症状的低血压:如肥厚梗阻性心肌病;(3)急性心衰,合并低血压或休克;(4)预激合并快速房颤;(5)室率控制无法缓解患者的症状。以上情况一般指新发生的或阵法房颤,永久性房颤一般不包括在内。但是,判断是否为新发房颤有时存在困难。房颤转复方法的比较药物转复房颤:2006与2010年指南推荐级别ESC指南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律的意见:(1)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房颤相关症状;(2)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律的效力是中等程度的;(3)临

7、床上成功的药物治疗是减少房颤复发,而不是使其彻底消除;(4)若单一药物治疗失败,用另一药物则可能会达到治疗目的;(5)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以及心脏外的副作用非常常见;(6)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首先考虑其安全性,其次是疗效。上表中所有药物推荐级别的改变并不是因为疗效变化,而是出于节律控制时安全性的考虑:(1)氟卡胺、普罗帕酮口服转复级别下降:主要是安全性顾虑,有其是在院外使用,强调必需经过仔细选择,事先在院内使用;(2)伊布利特级别下降:容易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3)胺碘酮级别提高:转复成功率并不十分高,但安全性较好;若未转复也可控制心室率。不同指南药物转复房颤

8、的推荐差别※从2006年指南的I,A调整为IIa,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