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863296
大小:569.00 KB
页数:72页
时间:2018-12-24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授课时间07年2月26日,教案时间07年2月20日教研室针推课程名称针灸学班级05级2班专业、层次普专中西医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时2授课教师甄德江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绪论基本教材参考书目1.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2.参考书:《内经》、《难经》、《甲乙经》、《素问》、《灵枢》、《经络学》、《刺灸学》、《腧穴学》、《针灸治疗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及针灸学的学科属性与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2.了解针灸学理论体
2、系,形成和发展简史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1.阐述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属性,任务及地位。约30分钟2.针灸学的特点,针灸学的相关内容。3.针灸学的发展简史。约60分钟(1)萌芽于新石器时期(2)奠基于春秋秦汉,《内经》的问世,标志中医学理论形成的标志,《灵枢》又称《针经》,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3)晋代皇甫著《甲乙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载穴349个。还有相关医家的贡献。(4)唐代孙思邈著《千金方》,首创阿是穴,“一夫法”最早用彩色绘制经络图,开展了针灸教学。(5)宋代王惟一著《铜人腧穴针
3、灸图经》确立了354个腧穴。并铸造两具针灸铜人,开创了模具教学的先河。(6)元代滑寿著《十四经发挥》(7)明代杨继洲著《针灸大成》,为针灸学的又一次辉煌总结(8)清代针灸学处于低谷,李学川著《针灸逢源》确立了至今沿袭用的十四经穴361个(9)建国后,从理论实践临床诸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0)针灸学对世界医学的贡献①6世纪传到朝鲜,日本②16世纪传到欧洲③世界卫生组织推荐45种病适用针灸治疗。使用教具挂图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针灸学的概念、学科属性、任务及地位。2.难点:(1)针灸学的概念、特点、各
4、个历史时期的医家对针灸学的贡献;(2)针灸学三个鼎盛时代的代表著作及特点。提问及复习题思考题:(1)针灸学的概念、特点是什么?(2)如何才能学好针灸学?(3)各个历史时期的医家对针灸学的贡献?第一章绪论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学说为核心,运用针刺、艾灸和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练功、针灸技术、针灸治疗等。一、远古时期针灸起源于远古时代。灸法的产生是在火的发明和使用以后,人类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身体的病痛经过火的烘烤后感到舒适且可减轻,
5、因而从各种施灸材料发展到以艾叶为主要原料的艾灸。二、先秦两汉时期先秦两汉是针灸学奠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篇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即《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针灸疗法的理论化、系统化,标志着针灸已成为一门独特的学科,是针灸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三、魏晋隋唐时期魏晋时代的皇甫谧将《灵枢》、《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针灸内容去其重复,择其精要,编撰成《针灸甲乙经》,确立了349个腧穴的位置、主治、操作方法、针灸宜忌和常见病的治疗。这是
6、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继《内经》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四、宋金元时期宋代继唐以后建立了更为系统的教学机构,设立针科、灸科。北宋的王惟一重新考证明堂经穴,于公元1026年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全书雕印刻碑,由政府颁布实施。次年设计铸造了两座铜人,为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开创了针灸模具直观教学的先河。五、明清时期明代是针灸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昌盛时期。名医辈出,理论深化,针灸专著颇丰。太医院设十三科进行医学教育,其中针灸为十三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由于政府推崇西医
7、,企图取缔中医,但针灸却是行之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手段,仍在民间得到广为应用和流传。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制定了中医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发展中医,使针灸推拿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八、针灸学的对外交流大约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公元562年我国将《针经》赠与日本欣明天皇,同年吴人知聪携《明堂图》和《针灸甲乙经》到日本。公元16世纪针灸传入欧洲,法国是欧洲传播针灸医学的主要国家。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授课时间07年3
8、月1日,教案时间07年2月28日教研室针推课程名称针灸学班级05级2班专业、层次普专中西医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时2授课教师甄德江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经络腧穴总论第一节经络总论基本教材参考书目1.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2.参考书:《内经》、《难经》、《甲乙经》、《素问》、《灵枢》、<经络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特点;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2.掌握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