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814313
大小:95.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3
《高中数学 2.4.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 新人教b版选修2-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抛物线简单几何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并能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这些性质.2.过程与方法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抛物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抛物线几何性质的探索,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及新旧知识的联系,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抛物线的几何性质.难点:抛物线几何性质的运用.三.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数形结合,类比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观察、分析、
2、归纳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设疑提问,重点讲解,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我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思考探索.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及其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开口方向【师生互动】师问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什么样的,开口方向如何,他们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又是什么?请一个学生把课件上的表格填上【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抛物线的定义及其基本形式,为进步学习几何性质打下基础.(二)课堂新授类比椭圆、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研究方法研究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1、范围2
3、.对称性3、顶点4、离心率【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类比得到抛物线的以上四条性质,同时注意他们之间的区别特点:(1)抛物线只位于个坐标平面内,它可以无限延伸,但没有渐近线;(2)抛物线只有条对称轴,对称中心;(3)抛物线只有个顶点、个焦点、条准线;(4)抛物线的离心率是确定的,其值为.思考:抛物线标准方程中的p对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影响?【师生互动】学生填空,对学习的性质进行总结【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性质5.通径6.焦半径【师生互动】教师通过课件给出通径、焦半径的概念,引导学生回答通径的
4、长度,作用。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焦半径公式思考:下面请大家得出其余三种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设计意图】自主总结出焦点位置不同时的焦半径公式,巩固所学的性质。例题讲解例1.已知抛物线以x轴为轴,顶点是坐标原点且开口向右,又抛物线经过点M(),求它的标准方程.【师生互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多思考,多交流.例1可以请一学生起来回答.师问:如果把题目中的开口向右的条件去掉,结果又会怎样?教师出练习: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是坐标轴,并且过点M(2,)的抛物线有几条,求它
5、的标准方程.【设计意图】进一步加强对几何性质的运用,熟练掌握知识方法.跟踪练习: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方程:(1)顶点在原点,焦点F为(0,5)(2)顶点在原点,关于x轴对称,并且经过点M(5,-4).【师生互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纠正.【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方法.例2:汽车前灯反射镜与轴截面的交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灯泡位于抛物线焦点处。已知灯口的直径为24cm,灯深10cm,那么灯泡与反射镜的顶点(即截得抛物线的顶点)距离是多少?【师生互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通过投影仪投影学生的答案,强调
6、解答题书写规范,步骤完整。注意两点,首先要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其次在最后要回答题目所问的问题。【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3.斜率为1的直线L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师生互动】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对该问题的解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解题过程,【设计意图】教师对典型例题进行板书,为学生做题步骤规范起到示范作用,并求进一步加强对几何性质的运用,熟练掌握知识方法.跟踪练习: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x
7、轴,焦点在直线3x-4y-12=0上,那么抛物线通径长是______________.2.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则被抛物线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_【师生互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纠正.【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方法.课堂小结:1.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通径、焦半径;2.利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及解决其它问题.【师生互动】学生可以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完善.【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布置作业:教材第63页A组第3题B组第1、3题【师
8、生互动】学生课下独立完成.【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方法.【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我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几何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上一方面我尽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问题,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及“学生间合作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达到预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