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797967
大小:56.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3
《高中历史综合探究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同步练习1 岳麓版 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师夷长技”思想的最重大影响是CA.标志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B.奠定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C.推动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D.传播了以法治国的思想2.下列哪一项言论最能体现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DA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B师夷长技以制夷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兴议会、定宪法、君民共治、图强御侮3.“泰西议院……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莫善于此。”此话作者的政治主张是在中国实行CA“君主”
2、政体B“民主”政体C“君民共主”政体D共和政体4.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惟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DA要光绪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B要光绪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与软弱性5.清末“预备立宪”的目的是DA改革官僚制度B引进西方政体C顺应舆论要求D维护专制皇权6.清末的“预备立宪”与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的主要区别在于DA维护
3、君主统治B缓和国内矛盾C引进欧美政体D加强君主专制7.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是AA“皇族内阁”成立B颁布《钦定宪法大纲》C“成都血案”发生D宣布实行铁路国有政策8.《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DA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9.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大的愿望是BA恢复孙中山职位B实行议会政治C进行二次革命,号召各省独立D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10.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根本目的是
4、CA造成第一大党B组织新内阁C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政体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的领导地位11.孙中山作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所祭奠的是A廖仲恺B黄兴C宋教仁D林觉民12.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人救国方案的探索BA是失败的,但这种探索的精神值得颂扬B尽管最终失败,但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C因为以反帝反封建为号召,所以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进攻下失败D尽管失败,但最终找到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二.材料解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9年9月,清廷颁发谕旨,指出:“国家振兴庶务,凡有益于
5、国有便于民者,均应随时兴办,以植富强之基。前因商务当今要图,特谕刘坤一、张之洞就沿江一带先行试办……务期中外流通,确有成效,不得徒塞空言,致负朝廷力图振兴重意。”十月二十五日,清廷准刘坤一所奏,宣布,“农商人等联络群情,考求物产。”“在所不禁”,但不准“妄议时政。”——《光绪朝东华录》材料二在经历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发出了较实际的反思:“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肝焦劳,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并于1901年于西安颁布了“预约变法”的上谕,
6、明令“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职情形,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史治、民主、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各举所知,各抒已见。”——《最初的纪元》材料三清末新政时期,西太后决心:“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苷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胡峰《清末新政》请回答:(1)概括上述材料中清政府变法态度和内容的变化特点。(2)你如何看待清末变法、“新政”?答:(1)变法态度日渐坚决;
7、变法内容由经济改革扩大到政治改革。(2)清末变法、“新政”是当时统治危机引起的,其目的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维护清朝统治,这是由其阶级性质决定的。所以新政是反动的,注定要失败。但新政的内容及措施在当时符合中国经济政治近代化的趋势和潮流,因此它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自台湾事后(即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
8、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大借洋教,以举庶政。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摘自胡适《留学日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2)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